“因為大陸貧富差距太大,普通階層基本買不起電腦,所以他們更多使用手機上網”
最近某臺灣節目專家的言論又在大陸社交媒體引發了“茶葉蛋”效應,大家紛紛群起曬富,以表示大陸網民不僅買的起電腦甚至還買得起很多臺。
首先我們需要看看視頻,聽聽這位專家究竟是在什么語境下,說了哪些話。視頻地址可以隨便搜到,我這里簡要描述。
首先專家和主持人認為大陸和臺灣很不同的一點是大陸人更喜歡用手機上網,主持人問為什么,專家表示這個問題牽扯到用戶結構,臺灣的普及率有九十幾,大陸的藍領階級以前(注意是以前)買不起電腦,形成了用手機上網的習慣,這個習慣延續至今,所以形成了大陸網民更喜歡用手機上網的偏好。主持人最后進行了補刀,她說因為手機比較便宜。
第一點,很明顯,專家的話被某些大陸媒體誤傳,并有故意引發兩岸敵對情緒的嫌疑。這些傳播學的東西就不深說了。
第二點,在專家的原有語境下,他說的對不對?
首先,這段對話的前提是,大陸網民更喜歡用手機上網,他做的參照是臺灣民眾,但是如果你看過KPCB2014年全球互聯網趨勢報告的話,全球的總體趨勢是使用移動客戶端上網的人已經超過了使用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的用戶。所以我認為,首先奇怪的應該是為什么臺灣民眾更喜歡用電腦上網而不是手機。
那么大陸網民用手機上網是因為延續以前買不起電腦時候的習慣所致嗎?我認為不是。原因有很多,每個喜歡用手機代替電腦上網 的人都能說出大堆原因。手機越來越智能,手機可以滿足大部分的社交需求,手機更方便,等等等等。而且,如果當今你抱著筆記本在通勤的時間上網的話,估計也是腦子有病。
其次,大陸“網民”(注意是網民)更喜歡用手機上網,是因為手機便宜嗎?。誠然,大陸的互聯網普及率只有不到50%(CNNIC第32次互聯網報告),跟臺灣的90%以上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是很大,但就這50%的網民來說,他們大部分是同時擁有手機和電腦的,也就是說,在手機和電腦中間他們選擇了用手機上網,而不是因為沒有電腦所以用手機上網。
說到這里,真正應該關注的是還是回到用戶結構。大陸只有50%的互聯網接入率,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互聯網接入率是非常低的。這部分人群更習慣用手機上網是因為電腦的互聯網接入不便導致的。這部分人到底能不能買得起電腦,沒做過調查也不敢妄斷,只能說得看他們對互聯網的需求到底有多大。
總結來說,這個臺灣節目的主持人和專家在一個錯誤的假設下進行一場沒有邏輯缺乏調查的辯論,最后被大陸媒體斷章取義引發了互聯網口水大戰。
那么大陸網民到底買不買的起電腦?占有網絡話語主導權的這部分人當然買的起,你們也就不要再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