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錦瑟所說:每次看評文 ,都是一次成長。我連續參加了幾次魏老師的周六評文,感覺收獲不小,受益匪淺。
這期是評五五尋夢的《老王的余溫》,這篇文章,在我們看來,首尾呼應,主題鮮明,情節曲折生動,細節描寫不錯,是值得點贊支持的好文佳作。然而,在魏老師大刀闊斧的剖析下,通過逐章逐段的點評分析,找出來這么多的問題與毛病,讓我不禁感嘆,魏老師果然是大師,出手不凡,一語中的,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分析得透徹,精準。
看了魏老師的點評,我的收獲有這么多:
一、注重細節:細節決定成敗,魏老師說,動筆之前一定要充分準備,對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愛好,故事發生的環境等等,必了然于胸。正如十月文學獎得主任曉雯所言:“很多場景是沒經歷過的,我必須通過查考細節,把場景在頭腦里還原出來。漸漸的,好像能看見畫面了,又聞到氣味,聽到聲音,感受到擦碰的觸感。這種時候,我才會動筆開始寫。”
所以,動筆之前要細心揣摩,充分準備,每個細節都有考慮清楚,這樣動筆之時,才會身臨其境。
二、主題明確:
魏老師說:我專門分析了如何表現主題。用著名作家魯敏的話說,主題是一個又一個釘子,無數人都在重復表達同樣的主題,所不同的是,他們把自己的“這一個”包袱掛到了已有的“釘子”上。
寫文章首先要找好主題,即那個“釘子”,然后再往那個“釘子”上掛各種包袱。一篇文章有無數個包袱,但只能有一個“釘子”,這樣才能主題明確。
三、伏筆與鋪墊
在文章中展開情節,要注意做好伏筆與鋪墊,以免后續的突兀,不流暢。還要盡可能避免非必要的,對故事發展沒有用的內容。
四、定位準確
要做好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定位。不同的身份,地位,性格,便有不同的行為準則,或者說行事邏輯,這樣才能做到人物性格鮮明,言行舉止有個性、有特點。
五、觀察和思考
如果我們對生活缺乏觀察和思考,就無法與文章中的人物共情,那么筆下的“包袱”很難成立,還會感覺虛假和不真實。
六、人物刻畫
一篇文章中,人物刻畫至關重要,放棄人物的刻畫,比如外貌刻畫,心理刻畫,性格特征的刻畫,就會把本來的真,寫成了假。
不擅長人物刻畫,是我們大家的通病,所以,文章里的畫面感老是出不來。
七、把握框架
魏老師教大家如何把握故事整體框架:你可以與筆下的人物共情,但決不能代替人物,隨意安排別人的命運。
八、人物性格的設定
這是我們非常需要學習的地方,文章里人物性格的設定,必須有利于推進情節,有利于為后續的矛盾做鋪墊(給一個合理的前因)。 一經設定,就必須尊重人物,不能隨意決定他的行為。
所以,故事情節的發展要從人物本身出發。不然肯定會假。
九、符合邏輯
這點確實很重要,不管是情節的發展,還是人物塑造都要符合邏輯,否則就會出現“假”,讓人一眼就看出毛病,很難使人信服。
看了這么多期的每周末評文,深有感觸,收獲不小,非常感謝魏老師的精彩點評和透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