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薩
在羅馬的火車站我們徘徊了好久,斟酌著下一站去哪里。其實很想去瞧一瞧龐貝古城。初中時學過的一篇關于維蘇威火山的英語文章,火山一夜之間爆發,將全城的人瞬間卷入熾熱的巖漿之中,并迅速風干形成了活人化石,以至于現在都能看到當時鐵匠打鐵以及面包師烤面包的逼真場景。當時學這篇文章是給我的震撼太大了,甚至都可以想象出那一尊尊化石上清晰的面容,太慘烈了。不過從羅馬去龐貝票價有些小貴,單程就要三十大幾歐,因為我們返回德國的車還是在羅馬坐,就是說去龐貝要買往返的票,也就是將近八十歐,這比我們坐Eurostar從德國來到羅馬的往返票價都高出了二十多歐,唉,想了半天只好忍痛割愛。
下一個目標鎖定了佛羅倫薩。佛羅倫薩在羅馬的北部,意大利語中為Firenze, 被徐志摩首譯為“翡冷翠”,從此流傳下來,果然是處處散發著藝術氣息的古老城市,連名字都這么充滿詩意。我們發現,Eurostar是經過佛羅倫薩的,也就是說,返回德國時我們可以在佛羅倫薩直接上車,而不需趕回羅馬,這樣還可以在佛羅倫薩多玩幾個小時。而且去佛羅倫薩的車票比較便宜,大概14歐的樣子,從佛羅倫薩再去比薩只需半個小時,車票只有4歐。我們當即決定,去佛羅倫薩,找到旅館先安置下來隨即去比薩,因為比薩很小,當天便可回佛羅倫薩,當天晚上和第二天一天留給佛羅倫薩。
沒有過在當地找旅館的經歷,出了佛羅倫薩火車站,領了張地圖,便開始環視周圍有Hostel或Youth Hotel字樣的房屋。很是幸運,火車站左手的小巷口就有一家Hostel,看上去比較古典而且清爽,我們決定試試這家。旅館的老板是個很慈祥的老人家,看上去就很親切。我已經不記得當時標價是多少了,只記得我抱著試試的心態問了一句:“能不能再便宜些?”沒想到老板是個爽快人,稍微想了一下便說,那就20歐一人吧,這個價格比標價便宜了好幾歐,我們都興奮不已,而且是標準的三人間,很寬敞,內部設施應有盡有。房間里的電視機是掛在屋頂的,還得抬頭仰著看,很不舒服,就這樣,mm還能津津有味地看著意大利語的動畫片。老板真的很Nice,送了我們一人一本厚厚的《I love Florence》 的書,里面不僅有詳細的景點介紹,還配有大量的彩色插圖。我在羅馬是自己買了一本這樣的書的,大概10歐。而剛到佛羅倫薩便收到這樣一份特別的禮物,看來是注定了與這個城市的緣分。
總是容易愛上有水的城市,也許是因為水的靈性。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瑞士的日內瓦,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捷克的布拉格和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都令我如癡如醉。日內瓦是靜謐的湖水,斯德哥爾摩和巴塞羅那是寬廣而深邃的大海,佛羅倫薩和布拉格則是溫情的河水與架之其上古老橋梁的完美結合。
阿爾諾河的河水靜靜地在流淌著,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金色的光芒。漫步在河邊,一眼便可望到翡冷翠最古老的Ponte Vecchio舊橋。記得舊橋應該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橋上有房屋商店的老橋,所以在阿爾諾河上大大小小幾十座橋中最容易辨認,也是最有名的一座橋。橋兩邊的商店主要是珠寶店和金飾店,據說原來是屠夫和皮革商,當時的公爵覺得氣味實在是難聞,便將他們趕走,如今氣勢已大有改觀。這些店鋪很有意思,一座座店鋪其實是一個個帶了鎖的大箱子,打烊時商販們將箱子鎖上,自個回家睡覺,第二天早上來再將鎖打開,箱蓋揭起,開始了一天的生意,想也是古老的習俗流傳下來的。后來去了巴黎,發現塞納河兩岸的店鋪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只是那些商販賣的不是金飾而是舊書刊和舊招貼畫,據說這道風景線在巴黎已經成為了一處保護遺產,甚至會定期檢查,販賣新書刊雜志的還會被趕出去。
走下橋便是悠窄的巷子,似乎沒有盡頭。其實老城的建筑并不高,只是因為巷子窄而深,走在青石板鋪著的路上,抬頭仰望,居然有一線天的感覺。莫名的就愛上了這種感覺,輕松,隨意,真想讓自己就這樣融入這個城市中,不再離去。
雖然知道佛羅倫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也許是習慣了陽光下的徒步旅行,我們不愿將自己困在狹小的博物館中,而是愿意去感受充滿著藝術氣息的自然風光。穿過小巷,我們來到米開朗琪羅廣場。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的大衛雕像,是米開朗琪羅原作的模仿。站在廣場上,第一次感覺與天空如此接近,空氣如此清新,我敞開懷抱,去擁抱蔚藍的天空。在這里可將佛羅倫薩的全景一覽無遺,最突出的自然屬圣瑪麗亞鮮花大教堂的紅色圓頂,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座大圓頂。不過最感染我的還是那些橫跨在碧綠的河水之上風格迥異的橋梁,它們是佛羅倫薩的象征,是翡冷翠的延伸。藍藍的天空,綠綠的河水,紅紅的屋頂,佛羅倫薩就像一個成熟的知性女子,美麗,雍容,尊貴,大氣卻又隨和而溫婉。
意大利的冰激淋那么有名,怎么能錯過呢?
比薩
來比薩之前沒想到這個城市如此小。我們拿著挺大的一張地圖,發現火車站在最南邊,而比薩斜塔在最北邊,懵了,我們要縱跨整個城市才能到達比薩斜塔?再看看比例尺,哭笑不得,這地圖是1:100的,就是說,圖上一厘米,實際一百米。看了看地圖,大概三十厘米寬吧,好了,實際路程三千米,11路是最好的工具了。路上七拐八繞,走走停停,不過花了半小時就能遠遠望見那傳說中的斜塔了。
比薩小城就這么一處景點,應該說是一個集中的景區,還是比較壯觀的。這其實是白色大理石的教堂建筑群,比薩斜塔只是其中的一個鐘樓,只因為當時建筑設計師對土質勘查的錯誤,直接導致了建筑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更因當年伽利略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斜塔名聲大噪。經過幾年的加固修復,建筑師們保證,至少未來三百年內斜塔不會倒塌。(其實看著還是怪嚇人的,傾斜的挺厲害了)
建筑群旁有一根石柱,上面是一只母狼在為兩個嬰孩哺乳的銅像。其中一個嬰兒就是后來羅馬城的創立者,因此,至今,羅馬城徽的圖案就是一個母狼哺乳兩個嬰兒。在羅馬倒是沒有看到,卻在比薩看到了這個高聳起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