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和同學們聊天時,發現大多數人常常會陷入各種各樣的工作困境中,無法自拔。
其實不僅是工作,在生活和學習中也會出現很多類似的情況。究根追底的話,這些情況的根本原因是我們陷入了不同的思維困境中。
而今天,我們將探索思維困境背后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案。
說起思維困境,有一段讓我感觸很深的經歷。
就是那次寫轉正報告
那次讓我意識到自己在思考這件事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也是我第一次繪制思維導圖……
下面,將為大家重現當時他們的對話:
經歷回顧
Hugo的工作總結(1)
Hugo在大學畢業之后加入了熊貓書院,度過了三個月實習期后,按照公司的制度,需要撰寫一份實習轉正的工作總結報告。
當HR告訴我要寫轉正報告的時候,我是有點懵的。
我想,網上應該有相關的模板。心動不如行動,一小時的精心挑選后,我下載了一個模版:
工作總結,不就是總結做了的工作嗎?再加點套話就行了,很easy啦。
想一想:我這三個月都做了些什么呢?
一邊想著,我一邊在Word上修修改改……
搞定!挺完整的,這樣應該就可以了吧。給我的導師周源老師也看一下。
公司為了讓新人更好地成長,在新人培訓中有一個導師制,即每個新人會有一個部門的老人作為導師。
周六下午,我約周源老師在公司樓下的咖啡館里見面。他看了之后,抬起頭,說了一句讓我震驚的話……
Hugo,坦白地說,從這份報告來看,你掉入了兩個思維困境中。
啊?有嗎?哪兩個?(心想:有這么嚴重嗎?我覺得寫得挺好的。)
一是想不全面,二是想不深入。
舉個例子吧,我知道你在過去的三個月里,除了做本部門的運營工作,還做了許多跨部門的工作,對吧?
不過,你在總結里提了嗎?沒有。這就是想不全面。
還真是,當時寫的時候沒想這么多……說實話,我的總結是根據網上下載的一個模板寫的。
借鑒模板去思考固然沒有錯,但完全按照模板來,其實是讓別人的思考代替自己的思考。
再舉一個例子:你提到“在工作中我也出現了一些小的差錯和問題”,那具體是什么差錯,以及你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你寫了嗎?也沒有。這就是想不深入。
我不知道要寫這么細致……
要知道,工作總結不僅要通過工作成果來展示你的能力,最好還要有對工作的一些思考,你的潛力、態度等都需要靠深入詳實的細節來體現。
周源老師將轉正報告輕輕放回我面前。我深吸了一口氣,平復心情。
謝謝老師,你剛剛說到的問題,我會去改的。
慢著慢著,Hugo,說一句有點扎心的話:聽完意見,馬上就改,其實也是陷入了思考不全面不深入的困境中。
你知道如何讓自己的總結更全面更深入嗎?或者說,你如何保證自己的【思考】全面而深入?
額……我還真不知道……
隨堂講解
打破思維困境
Hugo一掃工作總結被否了的郁悶,挺直了背,等著周源老師的解答。
為了探索思維困境背后的原因,我們可以問一問自己:
(一)思維困境是如何產生的?
Hugo蹙眉深思中……請屏幕前的你,也和他一起想一想這個問題。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我發現:
高估?怎么會?我覺得自己挺笨的,所以才去找模板照著寫。
這其實也是一種高估:你覺得只要借著簡單的模板,大腦就能寫出優秀的總結。
而且,這種高估往往是在潛意識層面,我們平時根本不會留意到。請回憶一下,大多數的問題,你是不是都只在腦海中思考解決方案?
這個,大家不都是這樣嗎?
不是所有人都這樣的。
其實,我們的大腦并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么強大,它在工作時的運算量是有限的,在同一時間內它能處理的信息量也是有限的。
當我們丟給大腦的問題復雜程度超過了它的處理上限,就會導致思考的結果有所遺漏,也不夠深入。
但很多時候我們就是要解決較為復雜的問題,這時候,就要借助思維工具的幫助了。
思維工具,是所有能提升思維質量的工具的總稱,如各種思維模型、可視化工具等。
(二)思維工具
在人類文明初期,我們的祖先可以打敗野獸,并不是因為肌肉更強大,而是因為人會制作并使用工具。
同理,要在思維上戰勝別人,不只是在大腦的思考速度上勝過別人,更重要的是能借助思維工具來思考。
原因很簡單:思維的“強壯程度”(如大腦容量、思考速度等)是有上限的,除去少部分的智商天才,大多數人在這方面的差距大也大不到哪里。
所以,你和他人的思維水平的高低區別,主要取決于對思維工具的運用,包括使用什么工具,以及是否擅長和熟練使用等等。
我感覺一個新世界在我眼前打開了……
人類文明發展了幾千年,加上近些年來科技的迅猛發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于工具的使用已經達到一個很高的水準。
但讓人惋息的是:多數人在思考習慣上,還是和幾千年前的人們一樣:僅僅用大腦思考,埋沒了諸多思維工具。
忽略思維工具,卻想要顯著地提升思維質量,就好比只通過強身健體,就想去赤手空拳地打贏一頭獅子,很難。
至此,你會發現:要打破思維困境(想不深入、想不全面),其實不難,方法就是:找到一種實用的思維工具,掌握其用法并不斷實踐,即可。
(三)思維導圖
在眾多的思維工具中,思維導圖是我最為推薦的。它不僅簡單,而且強大。
如果你掌握了思維導圖,便會發現,它可以幫我們更好地“思維激發”和“思維整理”。思維激發后自然想得全面,思維整理后才能想得深入。
后面,我們會通過一個例子說明這一點。
老師,現在我知道自己陷入了你說的思維困境中。那有沒有什么方法能幫到我?
有的。不過,方法也有治標和治本之分。治標是直接給你一份新的工作總結模板讓你照著寫,而治本是幫你了解思維困境背后的原因,以及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懂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再知其如何改。
原來如此,思維困境的背后竟是對大腦的高估,以及一直以來對思維工具的埋沒。
說實話,我已經有點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思維導圖是如何打破思維困境的。
別急,下面我們就會通過一個簡單的練習體會到:思維導圖是如何幫助我們思考的。
課堂練習
思維導圖,開啟!
一聽到要講案例,Hugo立馬挺直了背,坐等著聽故事,沒想到周源反而先問了他一個問題……
Hugo,我問你,手機有多少種用途呢?
對于這個問題,請屏幕前的你也想一想,看看自己可以想到多少種用途。反正,Hugo是邊說著用途,邊掰著手指數著數。
打電話、發短信、拍照、看小說、看視頻、玩游戲、網購、付錢、查公交、叫車……老師,我隨便想想就有10種了。
嗯,不錯。不過,你覺得這樣的思考會全面嗎?能深入嗎?
應該差不多吧?我覺得自己起碼還可以再想10種……
周源從隨身攜帶的公文包里掏出了一疊空白的A4紙(為了能隨時隨地手繪導圖),又隨手拿起桌上點單的鉛筆,一起遞給 Hugo。
這樣,你先在紙中間畫一個圈,寫上“手機的用途”。
好的,沒問題。
說明:對于課堂上輔助說明的導圖而言,軟件繪制和手繪并無太大的區別。因此,課堂中的導圖多為電腦軟件所繪的圖。
注:該類型導圖由“XMind”完成。
如果你手頭找得到紙,也可以跟著Hugo一起畫一畫。
好,再拿一張紙為上面想到的10種用途歸下類,類別可以大一些。
這樣?
嗯,做得不錯。現在,把上面的分類連接到“手機的用途”那個圓上。
你還能再想出幾個大的分類吧?
小case~
直接從中心分出的大類在導圖里稱為主干,下面細分的稱為分支,主干和分支上的詞語稱為關鍵詞。
最后,就請沿著這幾個大類發散你的思維吧。既可以有更多小類,也可一層一層地細化。提醒一下:可以一個主干一個主干地完成。
給我一點時間,我腦子里現在有很多想法。
幾分鐘后……
哇哦,這樣一來,我覺得就算是100種也不在話下,因為好多分支還沒展開呢!
怎么樣?思維導圖厲害吧?
……一個字:服!
Hugo,你現在回憶一下,用了導圖后,對你的思考有什么影響?
只用腦袋想,想了10種后就開始有點費力了。而在我將已有的想法都寫下來時,就有新的想法冒出來了。
是的。縱然是最簡單的紙筆,也是一種思維工具,可以讓你的思維得到激發,更容易想到更多的用途。
在你掰著手指說出用途的時候,一方面你要通過回憶,想出新的想法;另一方面為了避免重復,大腦要同時記住你說過的用途。這樣,自然想不全面,也無法深入了。
嗯嗯。另外,分類之后,我可以一個主干一個主干地打開腦洞,每次的發散更有方向性。
這其實是思維導圖讓思維得到整理后的效果,就像整理了房間之后,可以看到更完整的,包括以前壓箱底的東西。
所以,思維導圖可以成為我們外部的一個大腦,配合大腦激發更多想法,并整理好分類,讓思維繼續深入。
而且,從上面的案例中,我們還可以總結出思維導圖的最簡畫法:
如果你在這之前就會畫思維導圖的話,那么,在思考手機有什么用途這個問題時,應該是這樣的:
所以,通過“手機的用途”這個案例,我們主要有兩個收獲:一是體會到了思維導圖的作用,二是歸納出了思維導圖的最簡畫法:
老師,不要忘了我們最初的話題:我的轉正報告……也可以用思維導圖來寫,是吧?
到底行不行,試一試便知。
課堂講解
Hugo的工作總結(2)
在這個講解開始之前,我們先理一理思路:
前景回顧
事情的起源是:Hugo將自己根據模板寫的工作總結給周源老師看,他幫Hugo指出了在寫總結中存在的兩大思維困境:想不全面、想不深入。
而后,他又揭示了導致思維困境背后的原因是:高估大腦、埋沒工具,解決方案很簡單,即:糾正觀念、運用(思維)工具。
接著,他又通過一個示范讓Hugo體會到了思維導圖的作用,以及學會了思維導圖的最簡畫法。
雖然你已經知道了思維導圖大概要怎么畫,不過,我還是要補充一些最基礎的規則。
在你問為什么之前,我簡單地解釋一下:
講解
白紙是為了避免紙上的線條和導圖的線相交錯,影響思考;在紙的中心畫是因為這樣可以向各個方向比較均勻地發散(會有特例,以后會講);而順時針以及從右上方開始,都是因為這最符合我們的閱讀習慣。
好,拋開之前寫的總結,我們來試著用思維導圖理一理工作總結要寫什么。
嗯嗯,我先畫中心。
Hugo,我問你:你寫工作總結的目的是什么?
很明顯啊,總結過去3個月的工作。
然后呢?或者說,為什么要總結?
唔……讓boss看到我是個有能力的人,順利轉正?
你試著從“工作總結”這個中心分出幾個主干,幾個可以體現你的能力的主干。
這樣可以?
三個問題:1.“我的工作”是否可以分為幾個大類?2.我的收獲指的是什么?3.主干的關鍵詞可否更商務化、書面化一些?
首先,工作應該可以再分為個人和團隊這兩個大類;其次,我的收獲主要指的是我在工作中解決的一些個人和部門的問題;最后,我覺得可以。
好。那你按照你的回答,畫一張新的導圖。
Hugo拿了一張新的A4紙畫了起來……
畫好后,Hugo 將其推到周源老師的面前。
嗯,悟性不錯。這4個主干分別體現了你獨立工作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規劃能力。
那我一個主干一個主干去細化啦!
注:這張圖可以理解為A4紙的右上部,導圖中心還是在A4紙的中心。
老師,我完成一個了,幫我把把關唄!
嗯?速度挺快。你想一想:你寫的三個問題是否可以再歸下小類?雖然目前你的工作還不是很多,但還是建議你將個人工作也分下類,然后再用工作小類帶具體工作。
懂了,我馬上再畫一張。
注:這張圖可以理解為A4紙的右上部,導圖中心還是在A4紙的中心。
嗯,這樣就很清楚了。剛剛忘了說了,你也可以不用這么急著重新畫,可以在原來的導圖上標注要怎么改,最后再重新畫一張就可以了。
沒事。就當是練手好了。
Hugo每個主干完成后,都請周源老師給了修改意見。最后,他完成了工作總結的導圖。
啊!終于!完成了!
現在,你把導圖和之前寫的總結對比一下。
簡直是碾壓……更加全面,也更深入了。學了導圖,寫總結不再是問題。
老師,你可能不知道,這是我這輩子畫的第一張思維導圖!
補充一下:同時也是第一次用思維導圖解決現實問題。
是的呢!不過,我有一個疑惑:之前有看過很多看起來很漂亮的思維導圖,我也可以做到嗎?
這其實和手繪思維導圖的工具有關,最簡單的工具組合是:一支筆+一張紙,而如果要畫得美美的話,除了掌握一些技巧以及多畫之外,也不可缺少彩筆這樣的物質基礎。
細講的話,彩筆也有很多種,針管筆、水彩筆、彩鉛、蠟筆、馬克筆等等。你可以選一種邊畫邊提高畫技,也可以在網上對比下各種筆畫出的導圖,再選一種你喜歡的風格試試。
假設——我是說假設——你已經畫了一段時間,那么,你應該可以畫出下面這樣的導圖:
說明:關于繪圖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會在課程的第3天談到。
好吧,我努力!還有一個小問題:思維導圖,用手繪,還是用軟件?
想必這也是很多同學比較關心的。不過,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用二選一來概括。
課堂講解
軟件繪圖
Hugo在周源老師的幫助下,完成了自己有史以來第一張手繪的思維導圖,又對軟件繪圖感了興趣。于是,周源開始為他講解起來……
首先,我們會談談兩者各自的優缺;其次,推薦一些個人覺得較好用的導圖軟件;最后,聊一聊關于軟件繪圖的學習方法。
(一)軟件VS手繪
手繪的優勢就在于隨時隨地,只要有一紙一筆(甚至可以是餐巾紙和口紅),就可以開始畫導圖。
你可以盡情揮灑,天馬行空,很少有什么限制(用軟件的話,很多構想便很難甚至無法實現)。而且,手繪的線條也比較優美,有藝術感。
但是手繪的缺點也很明顯:最大的問題在于不好修改,我們可能要畫好幾張才能得到最終稿。
嗯嗯,感覺畫完也不好保存,而且,對手殘黨有點不友好。
相對手繪而言,軟件則方便得多,修改、保存和分享都可以快速完成。
周源一邊說著一邊用電腦上的XMind畫了一張導圖。
手繪是不是更能激發我們的思維?
這要看人。對于熟練了掌握了手繪和軟件繪圖的人來說,可能二者差別不大。不過,如果還不熟練的話,個人還是建議先以手繪為主,軟件為輔,相互促進。
我也覺得兩者都掌握比較好。這樣,就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二選一啦。
另外,再提一點小建議:對于手繪導圖,可以及時拍照保存,加上標題或標簽后存到筆記軟件,便于搜尋;也可以準備幾個文件夾,分類保存,以備查用,或用于對比總結。
(二)軟件推薦
start
下面說說軟件,個人比較推薦的是2+3,需要下載的Xmind和iMindMap,以及可在線完成的百度腦圖、幕布和ProcessOn。
簡單介紹
Xmind:目前主流的導圖軟件之一,高級功能需要付費,基本功能夠用,可以完成較復雜的思維導圖(推薦下載);
iMindMap:思維導圖工具的創始人東尼博贊開發的軟件,比較接近手繪的導圖,但只能hold住較簡單的導圖,需要付費,試用期一個月;
百度腦圖:雖然界面樸素,但功能較全,上手較快;
幕布: 一款在線的思維整理工具,將大綱和導圖結合起來,操作簡單;
ProcessOn:一個在線作圖工具的聚合平臺,除了思維導圖外,還可以畫流程圖、UI原型圖、網絡拓撲圖等。
一下子就拋5個,感覺有點不知道要用哪一個了……
感興趣的話,可以都試一試,上面沒提到的你覺得好的也可以嘗試。
如果只是想體會一下軟件繪圖是怎樣的,那么,可以選百度腦圖。
左下角的導航條雖不起眼,但在操作較復雜的思維導圖時,還是很有幫助的。
和百度腦圖的界面比起來,幕布的界面很簡潔。至于操作,簡直不能再簡單,除了快捷鍵外,就剩下一個操作:將鼠標停在黑點上。
如果你的思路足夠清晰,可以先將主干和各個分支直接寫成大綱。
再將其一鍵切換到思維導圖:
在思維導圖的界面中,如果你點中某個主干或分支,它就成為一張新思維導圖的中心。
注:上圖點中“幕布”這個主干后的變化。
最后介紹的ProcessOn比較獨特,其實不能被歸為導圖軟件,稱為在線作圖軟件更為貼切。
不過,ProcessOn有一個演示模式的功能,不容錯過,可以像播放幻燈片一樣讓思維導圖動起來
既然軟件都推薦了,那就簡單說一說要怎么學吧。
(三)軟件學習
具體的操作大家摸索一下就懂了,下面分享一些學習方法。放圖:
其實,軟件的快速入門和我們在手機上用一個新的app很類似,要有一定的好奇心,將app 的每個界面每個圖標每種按鈕都點一遍過去,就差不多上手了。
那如果要從入門到熟練呢?
方法無他:練習,練習,再練習。
反復練,反復用,直至你在操作時,像拿起水杯喝水一樣,可以不加思索。
不過,要想從熟練到專家的話,就不能只是單純的練習了。
簡單講解
課程:可以幫你系統地學習某個軟件,包括其高階的功能或玩法;
社群:能讓你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也能和社群成員互相提升;
相關資料:是輸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后面只要留意新的知識即可;
反思總結:是成為專家不可缺少的步驟,決定了你是否能持續地自我迭代。
看起來并不難……
對,“看”起來確實不難,但知易行難,難的是“做”起來,尤其是持續地“做”。不過,應對日常需求的話,只要達到熟練的程度就可以了。
回憶起來,那真是個充實的下午!
是啊!就是那天下午,我看到了思維導圖的作用。不過有點慚愧的是,雖然那之后我也會用紙筆或軟件畫導圖,但還是感覺不是很通透。
我記得那天晚上還推薦了幾本書給你,看了嗎?
這個……書是買了,不過沒看多少。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所以,這次知道老師要開課,我就主動申請來當助教啦~
好吧……
今天的最后,談一談在學一門課前需要先明白的一件事:這門課學的是什么?
課堂講解
思維導圖學什么?
在看了助教Hugo和周源老師曾經的對話后,我們對思維導圖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接下來,周源老師將揭示思維導圖到底學的是什么——其實也是后面課程的一個梗概。
Hugo,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要畫好思維導圖的話,需要學什么?
請屏幕前的你,也想一想這個問題。
學習要怎么畫,以及在生活中怎么用?
你說的是導圖的繪制和運用,確實要有。不過,在這兩者之前,還有著更底層的知識:思維,即導圖的指導思維。
如果不具備良好的發散思維,在思維激發上可能會出現兩個問題:一是激發的思維數量有限,不全面,無法達到量變到質變的效果;二是激發的思維質量無法保證。
聚合思維同樣也很重要,如果分類不夠清晰,那么畫出的導圖對思維質量的提升效果不僅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引起思維的混亂。
至于導圖下的“記錄”和“加工”,則屬于繪制導圖的兩個基本步驟,可以統領所有的技巧和規則。
關于“思維”和“導圖”這兩大塊的具體內容,我們會分別在明后兩天細講。
只有掌握了思維導圖的指導思維和基本步驟,才能說是真正的入門了。入門后,會教大家怎么運用思維導圖。
所以,其實我還沒入門是吧?
按上面的定義,還真沒有。
為了讓大家對后兩天的課程有一個大體的認知,再拋張更細的圖。
老師,看了這張圖,我心里有個疑惑。
請講。
導圖下面的“加工”中的“圖像”,教的是怎么畫得更好看是吧?差不多只是一天內容的四分之一,這樣的篇幅會讓我從一個手殘黨晉級到能畫出美美的導圖嗎?我有點擔心……
這樣,我先問你幾個問題:首先,當你想要把導圖畫得更好看時,你會花更多時間在畫圖上,對嗎?
這是自然。
好。第二個問題:當你想要畫好卻又畫不好或不知道怎么畫好時,思路會不會因此受阻?
這應該不用問吧……肯定會的。
第三個問題:你做思維導圖的目的是什么?
當然是用導圖幫自己更好地思考。
所以,你對“好看”的要求是不是已經影響到導圖更重要的作用:“對思維的激發和整理”了?
這……
其實,我也可以了解你的想法。當我們學了一門技能后,或多或少都希望它是便于展示的、優雅的、美觀的,可以發到朋友圈的。我也會這樣。
不過,如果過度地關注技能的展示效果,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技能更為實際的效果,可謂是舍本逐末了。好比收到一個快遞后,拆開盒子,將里面的東西扔了,反而將盒子留了下來。
所以,請務必記住:
老師,我明白了。
你明白了什么?
如果只是學會了怎么讓導圖變得好看,卻沒學會怎樣更好地使用導圖。那么,相當于其實是在學繪圖,只不過將繪圖對象定為導圖罷了。
嗯,悟性不錯!
所以,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只有先攻克這兩部分,才是真正的入門。
稍稍回顧一下,今天的內容較多,有時間的話,還可以溫習一遍。
明天,我們會學習思維導圖的兩種指導思維具體是如何起落實到導圖里的。
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