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一位朋友聊天,他說自己以前很佛,佛久了感情就沒那么真實,就是說不出喜歡和不喜歡,連別人問他最喜歡什么也答不上來。
末了他問我一句:你能真誠面對自己嗎?當時的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可以啊。
可是后來發現我高估了自己,原來絕對真實真的很難做到,光是不撒謊這一條就難倒了我。
前段時間去西安找一位朋友玩,她是我在大學做一個論文研究項目認識的。我們聊起以前一起做項目的老師,她問我:做完這個項目,老師有給你分錢嗎?
我一開始回答沒有。但我的確分到錢了,一萬塊的項目我拿到了一千塊。當時的我沒有想過做項目是可以拿到錢的,還問老師:這個錢需要分給項目成員嗎?老師說不用分,自己留著,不要告訴他們。于是我理所應當地照做了。
當朋友問起這個事情的時候,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說真話。說了真話,怕破壞我在她心里的美好形象,也因對方愿意花一天的時間陪我逛,感覺自己做了對不起她的事情,于是一開始我佯裝說不知道項目可以分錢的事情,也沒有分到錢。
當我聽到朋友在說項目老師的各種不好、吝嗇,吐槽自己貢獻了那么多發票卻沒有分到錢,我實在覺得撒謊實在太難受了。即使謊言被揭穿的可能性很低,我還是不能接受自己竟然成了一個虛偽的人,最后和朋友和盤托出整個事實,問她有沒有覺得我很壞。
朋友倒是大度,說是老師貪心把九千塊吞了,應該從這里拿一點分給其他人。雖然朋友沒有責怪我,但發現自己并沒有我想象中那么真實而感到失望。
當我獨處時,我能接受自己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甚至是黑暗的想法,因為想法無論多么過分,沒有行動便不足以當真。但當我們面對他人的時候,我們開始在內心假設各種各樣他人的想法從而說了很多違心的話和后悔的事。
生活中,真的存在從不撒謊的人嗎?在五光十色的演藝圈里堅持做自己的藝人不多,也很難,演員金世佳在《演員的誕生》里說自己從2016年年底開始,堅持不說假話,“我可以選擇不說話,但如果開口我絕對不說假話。”
“我雖然只是演戲,但是我覺得我就是他,田漢先生一直說一句話:一誠可以抵萬惡,真誠地面對自己,誠懇地面對生活,不要說假話。”
真實面對自我也是佛教里所提倡的。“不妄語戒”是佛教五根本戒之一,意思是出家人不能說假話騙人。生活中一些看似不痛不癢的玩笑話、反話、浮華不實的恭維話、罵人的話、還有搬弄是非的話等這些并非真實、出自真心的話都可以稱作為妄語。
不說妄語其實并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讓身邊人接受你“不妄語”。明明我們都希望別人真誠,可是又偏偏不愛聽太多真話,即使明知是假話也會當作真話來看待,自我構建一個虛幻美好的泡沫,被戳破時又會嗔怒,怪責他人和環境。
痛苦往往來源于不承認、不面對、不改變。我只希望能更好地平衡過于真實與過于自我的界限,不讓身邊人尷尬,不讓自己難受。
以上,與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