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顧名思義,就是人到老年時,有一個依靠的棲身之地安享晚年。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兒女逐漸的長大,也會慢慢的離開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或各自成立一個新的家庭,慢慢的,空巢老人,成為了社會的發展趨勢,那些所謂的“老有所依”也就成為了一個空談的偽命題。
01
曾經在朋友圈看到這樣的說說“一對老人夫婦聽說兒女要回來了,興奮的在前天晚上把飯菜做好放在冰箱里,但是由于粗心,冰箱沒有蓋緊,第二天發現菜被家里的貓,啃得四處滿地狼藉”看到這一刻,不禁得讓人浮想萬千,或許你們會認為他們不可思議,也或許你們會認為他們多此一舉,或許你們會認為他們····但是,從側面,我們可以看出這對兒女已經很久很久沒回家了,這次對于他們來說好比中彩票,激動的提前做好了相聚的準備,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有時候兒女小小的舉動,卻能讓父母做著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當你身處異鄉的時候,請不要忘記給父母一個簡單的問候,因為短短的幾句通話好比杳無影訊來得踏實一些;當你身處異鄉許久的時候,請你先暫停手上的工作,因為短暫的相聚好比簡單的寒暄要來得實在一些。
請不要讓“老有所依”成為空談,有時候,行動比口頭上的承諾給父母帶來的幸福感還要強一些。
02
前段時間,在馬路上,我看到這樣的一個背影,一位接近70歲的老人,滿頭白發,一瘸一拐的牽著他孫女的手,蹣跚的走著,沉重的腳步,似乎每走一步都撐上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小女孩搖晃了老人的手說,“爺爺,爸爸什么時候來接我們,還貼心的把水遞給老人,“爺爺先喝口水,我們歇會”。老人:“小欣,乖,爸爸開會呢!我們快到家了。”這一幕,讓我想到以前小學學的《背影》,當時根本體驗不到朱自清的父子之間的質樸真摯感情,此刻五味雜陳····心里好似喝了一大杯寒冷的冰塊,從頭冷到了腳。如今社會,大部分年輕人都是獨生子女,迫于社會的生活壓力,年輕人一整天下來都是忙碌的狀態,把兒女留給父母,那是最正確的一件事情,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樣的一幕,老人年老了在各方面都慢慢的減弱,視力、記憶力、行動力等等,稍微一不小心,都會給他身體上造成很大傷害,想想,老人年老了想有所依靠,卻為子女操心各種瑣碎的事情,那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我們不應該以這樣的方式對待父母。
請不要讓“老有所依”,成為老有所操,有時候,生活中的一些瑣碎事情,都會加重老人心靈上的負擔。
03
最近,我去看望了姨媽,她已經65歲了,耳朵有些耳鳴,手腳行動不方便,還好表哥請了保姆作為生活打理,也慶幸姨丈還健康,能一直陪在她身邊,讓生活上多了一些保障,我這一去,迎來的是一場談話大戰,甚至被她們留在家里過夜。因為兩個表哥常年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說起兩個表哥,他們都是做建筑的,一個項目接著一個項目的奔跑著,有時候,一年回來一次,甚至是年底才回,有時候,兩人輪流回探,大表哥今年回,小表哥明年回,想要見他們一面卻難上加難。以前說,“老有所依,老有所依”但是,現在呢?兩佬相互依靠,空巢老人,孤影相伴,不禁的讓人寒顫,所謂的“老有所依”卻成了一個空談的話題。或許會有人說,請保姆看護是一個很好的養老方式,可是你們有木有想過,有時候老人需要的是兒女的陪伴,有些東西是無法用金錢來交換的。想想曾經在一個叫做火天信建筑專業論壇認識了一位網友和我說,踏入建筑這一行,就好比進入了跳動的模式,從一個地方換到另外一個地方,常年漂泊在外,背井離鄉,好難過,當時并沒有體驗到他的心情,只是隨口安慰幾句,現在,此刻才能體會,他說得所謂難過,也許就是家中的那兩位年邁的老人吧!
時光這個東西,它給了人們希望,卻又讓人們失望,當有一天,你看見父母那個曾經挺拔的背影,瞬間彎了,走路的動作變得緩慢了,臉上的皺紋、頭上的白發漸漸多了的時候,他們真的老了,他們需要我們,就好比當初他們為我們遮風擋雨一樣,所以,莫等人不在的時候,才去珍惜,太晚了。愿以后無論你們有多忙,請抽出一點時間,哪怕是一小時,或者是半個鐘,又或者幾分鐘,多陪陪他們,聊聊天,讓他們心靈上多一些慰藉,讓他們不再那么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