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則真實的故事,發生在北京的地鐵站。
當時,一位母親帶著一個七八歲的男孩進站等地鐵。
這男孩特別鬧騰,上躥下跳的,媽媽一直拽著孩子,呵斥他在地鐵站不可以這么鬧騰。
男孩安靜下來不到五分鐘,又開始鬧騰了,因為他看見旁邊站了個正在吃炸雞的女生。
于是嘴饞,鬧著要吃炸雞。
那位母親半開玩笑地說:你去跟姐姐說,讓她給你一塊兒。
于是男孩大搖大擺走到女生身前,對著女生大聲說:我要吃炸雞!
女生看了一眼男孩,沒理他,繼續吃著自己的炸雞。
這下孩子就更不樂意了,哭著鬧著要吃炸雞。
媽媽一邊安撫孩子一邊吐槽那女生,說她打扮得就跟個小姐一樣。
列車準備進站的時候,安全員拿著牌子一邊走動一邊示意大家往后退。
等安全員走開時,那孩子突然掙脫了他媽媽的手,跑到吃炸雞的女生身后用力將她推向列車軌道。
突然的撞擊讓姑娘失去平衡,眼看就要跌進軌道,好在旁邊的男生眼疾手快拉住了女生,才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
就在姑娘被拉回來的那一瞬間,列車呼嘯而來,可以想象如果沒人拉住這姑娘會發生多么嚴重的后果。
那男孩的媽媽也被這一幕嚇到了,可她并沒有選擇帶著兒子去跟女生道歉,而是趁著人群涌動帶著兒子進了地鐵車廂,消失在人群中。
那男孩在地鐵關門的那瞬間,還對著那姑娘做了一個鬼臉。
就因為女生沒有給她兒子一塊炸雞,那位媽媽立馬就帶上了有色眼鏡去評判別人。
可見有些惡,是天生就存在于某些人的內心的。
一旦這些情緒渲染給孩子,孩子接收到錯誤的價值觀,而家長也放任孩子胡鬧,只會讓孩子的錯最大化,并產生巨大的破壞力,那就是惡。
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因為缺乏最起碼的約束,不知道自己在社會中的邊界點是什么,想怎么著就怎么著,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02?
4月份的時候跟家人一起去看桃花,小孩子很多。
有的小孩哭鬧著讓父母給他折花,而有的小孩手里已經握著好幾枝父母折下來的花了。
我身邊一個小朋友也想要,他爸爸直接蹲下來對他說:”你看花長在樹上多漂亮啊,你折下來就會枯萎的,花也會難過,會疼的。再說了,你今天折了花,以后來的人們就看不到這么美的花了哦……“
這就是對比。孩子不知道這樣是錯的,但大人知道。
孩子從2~3歲開始,自我認知意識逐漸顯現時,大人講的道理孩子就很難真正聽進去。
如果孩子開始犯錯時,父母只是簡單地讓他說句“對不起”來道歉,孩子也許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里,也沒教他們怎么分辨錯誤,那他仍會不可避免地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成年人都知道,隨意的道歉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要真正地認清楚錯誤的事實,才能做出改變。
總有人覺得孩子還小,犯錯很正常,大人就該忍讓、呵護。
卻沒有想過,大人的原諒,正在引導孩子走向錯誤的道路。
?03?
許多父母不愿意懲罰犯錯的孩子時所抱持的態度。
本質上,這和“規則意識”相關。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為什么孩子不能遵守定好的規則?
其實,孩子<不規矩>,往往是因為家長無法很好地劃好規則的界限。
在幼兒園的班級群里,總有媽媽會時不時給老師發一些信息:比如是【李老師,孩子今天起晚了,吃了早飯再過去。】又或者是【李老師,孩子昨天沒睡好,現在起不來,今天請假一天。】等。
從【睡晚了】到【允許晚起】,從【沒睡好】到【允許不去】,孩子會意識到媽媽的規則不堅定。
他會發現,原來規則是可以更改的,于是不斷地試探底限,如果媽媽在不斷地放棄自己劃好的規則后,就會更放肆挑戰。
所以,孩子不遵守規則,很大程度上是家長沒堅持住原則底限造成的。
我們這樣來理解:懂得規則,便是懂得自我保護;懂得規則,便是懂得人與人的邊界與尊重,這對孩子將來適應現實社會很重要。
孩子困惑的時候,正是我們給孩子建立正確價值觀的最好時機。
海豚學院暑假夏令營精心打造
四大訓練營專為培養孩子身心成長
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
才是最好的自我保護
關注wei.xin:海豚世界,發送“夏令營”即可預約報名,也可以免費咨詢評估哦,也可以免費在線咨詢哦
對于犯錯誤區,我們要防微杜漸,孩子的人生經不起“試錯”。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