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圓桌派》,看到信息繭房效應。大概意思就是說給自己織了一個蠶繭,把自己個包裹進去,再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我們成井底之蛙了。
現在很多人都說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有一部分原因說: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這件衣服漂亮,每個人都穿,這個東西好,一堆人都買。導致每個我都很像,那個我的獨特性的東西在哪呢?
而且,現在意見越來越極端了,因為我們接收到這種信息流量在你旁邊,其實他在塑造你的靈魂,在塑造你的想法,可能你只接觸某一種信息之后,你的想法是這樣的,然后,一直推送給你相似的東西,強化你的固有觀念,不斷增強,結果鉆到一個牛角尖里了。
卡尼曼曾說人的大腦有兩個系統:
- 系統1是感性
- 系統2是理性
人是被系統1驅使的,就是大部分狀態下是為了系統1。而所有的物質文明,技術變革都是為了增強我們的系統1,越來越把我們的一直托付給系統1。玩抖音,快手,系統1會越來越強大,就會被系統1給控制住了,而系統2越來越屏蔽。
你能想象到寫《未來簡史》的赫拉利,他不用智能手機,每天冥想2小時,他就屬于系統2特別強的人。
就類似于小白鼠實驗,刺激小白鼠某個部分,小白鼠不斷分泌多巴胺,小白鼠自己就能給自己嗨死。
而現在技術的發展很多都是為了刺激系統1的發展,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
不過,科技進步似乎形成了一個不斷循環的閉環:新的科技帶來新的問題,新的問題帶來更新的科技...
可能就如那句話: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但是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相信未來是美好的。
英劇《黑鏡》-展示未來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困擾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