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2017年7月3日,河南科技學院文法學院由八人組成的“希望樹”大學生黨員暑期義務支教服務隊赴輝縣常村鎮司寨村開展一個月的支教工作,這是文法學院在輝縣支教的第七年。在這美麗的太行山深處,支教隊員和孩子們的約定仍在繼續,支教隊員一批又一批,他們遵守約定,16年的特大暴雨沒有阻擋他們把腳步,17年他們仍如約到來。
我們正青春,我們共成長
經過幾天的相處,支教隊員和學生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支教隊員孟林在隨筆中寫到:“書本中屢次出現流芳百世、感天動地的友誼。我作為一名平凡的支教隊員,得到一份平凡卻又讓我銘記一生的友誼,支教期間認識這位小我六歲、單純直爽的伙伴,愿我們有一場不分手的友誼。”是的,支教作為一個聯系人與人生命的點,讓兩個平行的線交織一起,這也是支教的魅力所在。
繪畫課上,支教隊員教給他們一些基本的技巧和繪畫方法,孩子們開始即興創作,繪畫過程中,細心的小女孩茵茵發現神奇的現象,興奮的叫起來,對小老師說:“老師,我發現兩根彩筆顏色畫在一起變出第三種顏色了。”她周圍的孩子也開始創作,最后,她把自己創作的最好的一幅作品送給小老師,她遞給老師的時候羞澀的笑:“老師,這是給你的”。
我們在行動,送夢啟航程
偏遠的山區,師資力量薄弱,支教隊員在赴輝縣支教之前一周,就搜集資料,認真備課,他們制定一份科學周密、夯實基礎的教學方案;到達目的地,支教隊員和當地老師探討講課技巧、調整教學方案,他們力圖做到盡善盡美。小老師講課時,學生們用專注的目光注視著小老師,專心聽講。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走出大山、看看大千世界的夢想,他們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通過支教隊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他們定可以送夢起航。
五年級的張賀,他每天早早來到學校,或在走廊里看書,或來教室學習,他的基礎有些差,但是他是一個肯下功夫的孩子,有問題他會纏著小老師問,
他一次擔憂的問:“我能考上一個好學校么?”小老師堅定地回答:“能,我們一起努力,你可以的。”老師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定能放飛夢想和希望。
陪伴留守兒童,增添生命光彩
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鍛煉學生的意志不堅定,學校舉行為期一周暑期軍事拓展訓練。
暑期軍事訓練重在鍛煉孩子們的毅力與忍耐力,他們做到了教官“頭要正,頸要直,口要閉,下頜微收,兩眼平視前方……”一系列要求。同學們穿著統一的服裝,沒有帽子,每一位同學的臉龐上都布滿汗水,順著額頭,臉龐劃下,流進眼里,滑落在衣服上,他們沒有伸手擦衣服全部被汗水浸濕,身體也因為長時間的忍耐微微顫抖,但他們是一個個的小勇士,不輕言放棄,沒有向教官要求休息。
長時間的訓練,部分學生身體不適,幾乎暈倒,同學報告他們的情況,一旁支教隊員立即上前詢問情況,扶學生到一旁休息,為同學送上備著的水。四年級的小朋友趙杰,他小小的個子,身體蘊藏著無限能量,認真按照教官要求完成每一項任務,但是長時間的站立,讓他身體不適,他一直堅持著,不放棄,教官和支教隊員發現他的情況,詢問他是否要休息,他拒絕了,在教官的強制要求下,他到樹蔭下暫時休息,支教隊員詢問他,為什么身體不適還要一直堅持,他說:“爸爸媽媽不在我身邊,我要做男子漢,保護弟弟妹妹,我是最棒的,我可以完成任務。”他的回答讓人深受感動,這位小朋友,他在學習上認真、刻苦;學校里幫助同學;在軍事訓練中更是堅強、有毅力;爸爸媽媽不在家,他和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他懂事、獨立,照顧弟弟妹妹,幫助爺爺奶奶干家務活。他就是小小男子漢。
支教隊員時刻注意學生們的情況,他們細心周到、認真耐心。學生們在這炎炎夏日中感到絲絲清涼,一股暖流涌入心田。
? ? ? ? ? ? ? ? ? ? ? 河南科技學院文法學院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