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這兩天怎么回事,我一打開微信就看到好多公眾號在談論房價問題。有個超火熱的討論帖,【北京房價是否正在透支北京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生活品質?】
底下面的回答,有的名校高材生在講述自己把青春奉獻給了大城市,費勁全力卻夠不到。
也有的認為,名校畢業并不能作為買房的依據,因為自己沒有考慮時代進程,錯過了個人資產增速的好時機。
2012年我去北京時,就被海淀區3萬一平的房子震驚了,心想我畢業之后還是去別的城市工作生活吧,這么貴的房子怎么可能買得起!
結果現在都漲到快9萬了,而對于這個價格我表示無感。當差距過于巨大時,心里就不會有任何波瀾,就像看著另一個世界。
其實我的想法是,在我沒有定下來在哪座城市定居之前,多走走看看,在相近的行業做不同的崗位,多經歷不同的生活,鍛煉能力。
對于成都一直都有好感,今天隨手查了一下成都的房價,看到結果表示震驚。
計算了一下,隨隨便便一套70來平米的房子,給幾十萬首付,每個月還貸款都要還貸5千,而且還是貸款三十年的。
說好的宜居城市,說好的美好生活呢?!那首歌怎么唱的?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唔沃哦~哦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以前的初高中同學陸陸續續有買房子的了,現在過上了幸福和沉重的房奴生活。我不知道這幅沉重的殼,背30年是怎樣的心情,但肯定是害怕一切風險,只求穩穩當當。
我給在成都工作的朋友發消息說,怎么這么貴呀?
他淡淡的回到,早就這樣了,你才知道。
房子這么受歡迎,挺好理解,不過我不知道那些買明顯價格畸高(學區房)的人,是處于什么樣的心理。
估計是被一天一個價的房子搞得崩潰,什么都不管了,先買到再說。
各路專家的觀點,房子,尤其是大城市的房子,本身具有增值作用。現在大家都不是買來住了,而是投資用。
每當看到自己住的房子,價格又漲了幾個百分點,生活壓力帶來的煩惱就煙消云散了,畢竟隨便漲一小點兒,就是好幾十萬呢!
話是沒錯,可誰來接盤做下家?
賣不出去的東西,價格再高也沒意義啊。
在錢越來越不好掙的現今,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買房子一個月的漲幅。所以大家都來買,買到就是賺到,心就可以放到肚子里。
其實就是追求一份安全感,這個世界不確定性太大,指不定什么時候自己就被主流社會淘汰了。
所以大家都在追求穩定的工作,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這是人之常情,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在風險面前都會選擇盡量躲避。
不過,我認為這些“安全穩定”都是表面的,有穩定的工作并不能保證你接下來的幾十年一直安穩。
國企改革全國下崗潮又不是沒發生過,現在的事業單位也在改革,編制都在慢慢取消。還有前段時間的【華為清理34歲老員工】的事情。
我小學畢業,在同學錄上寫的愿望是:長大以后做世界首富!
現在看來,我離這個愿望隔著一條銀河。
不過,夢想還是要有的,這樣做夢時才會夢到啊!笑:-D。
以前總想著,要是突然擁有了一大筆錢,我的生活會是怎樣?
而現在的我卻越發的覺得,就算突然給了我一大筆錢,我還是不知道拿去干嘛。
立馬辭職?
然后呢?
滿世界旅游,買最新潮的電子產品?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我現在還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么)
還是跟著大家一起去售樓中心買買買?
在報紙上有看到過,一項調查表明,絕大多數窮人在中了彩票之后,隔不了幾年就會返貧,甚至比起之前還要更窮。
為什么?
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駕馭金錢的能力!
一個在一線城市的人,家中資產有2000多萬,他提問,自己應該去做一份年薪20萬的工作嗎?
一年20萬在我們看來是很多了,可是對于手中有2000萬的人,不去學習如何利用錢生錢,利用好資源,而是給別人打工,這簡直是端著金飯碗要飯嘛!!!
現在越發的覺得:有錢并不是你的存款、資產數額,而是你有能力持續獲得金錢,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不能以為有了穩定的工作、保值的房子,你的人生就裝進了保險箱。它們的確能在短期內帶給我們一定的安全感,但這著實在有限。
一旦某天出現大的危機,習慣了安逸平順的我們,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自己,只有我們自己擁有了源源不斷產生現金流的能力,才能獲得安全感,才能在這不確定的社會中前進。
我想有好多好多錢,不過,我更想擁有賺好多好多錢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