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文丨jenny-jane
學生時期你會不會經常思考一個問題:有些人,玩的時間不比你少,看的書不比你多,可他們的學習成績為什么總是能優先于你?
你有沒有發現,不管你多努力地熬夜學習,多勤奮地拼命做題,學習成績總是不如那些按部就班、早睡早起的同學。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花費的學習時間與你對等,甚至花費的時間比你少,可為什么,他們就總能領先?
是天資聰慧?還是背地里暗自“加工”?
今天的這個主題,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那些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可就是比你厲害的人,他們身上到底有什么特殊技能。
一、你“砍柴”之前,“磨刀”了嗎?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工”。
從字面的意思上理解是指在砍柴前費一些時間先磨刀,一旦將刀磨得很鋒利,砍柴的速度與效率會大大提高,砍同樣的柴反而耗時比鈍刀少。
從深層次來理解指的是要辦成一件事,不一定要立即著手,而是先要進行一些籌劃、進行可行性論證和步驟安排,做好充分準備,創造有利條件,這樣會大大提高辦事效率。
所以,砍柴之前,記得一定要先磨刀。意思就是指做事之前,你一定要先有計劃、有方法,才會事半功倍。才不會出現諸如:你耗時耗力花費許多時間,別人耗時很短,可卻比你厲害的情況。
有一件事情,讓我對這句古語理解得最透徹。之前在備考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的考試,因為備考的旅程無聊難耐,所以在備考的過程中拉了一位同事一起復習。
我在正式進入復習之前,因為考慮到離考試時間僅剩一個月。所以找了很多材料以及各種牛人的復習攻略。做了一套真題,了解各個模塊的考試題型、分值,以及每個模塊的重點得分項。用三天時間做好所有的前期準備,將材料整合,同時制定好一個月的分時段復習計劃之后,我才開始正式進入復習階段。
而跟我同樣考這本證書的同事,他的復習內容始終就是圍繞一本厚至600頁的項目管理書籍來復習。他的復習方法是將這本600頁的書籍一字不落的從頭看到尾。
那么,其實講到這里,結果可想而知,我花費了一個月,保持每天3個小時的復習進度,最終成績通過,而且成績排名全國前50名。而與我共同備考的這位同事,花費了一個月,每天復習6個小時,很努力,最后成績沒有達到合格線。
從這件事里,讓我更透徹地理解“砍柴前一定要先磨刀”。你花費再多的時間去做一件事,都不如,你先將這件事計劃好再去做。你埋頭苦干通宵達旦的努力,都不如你先將工具整理好,將方法擺出來,再去做。
所以,對于那些,花的時間比你少,可就是比你厲害的人。也許就是因為人家所采用的工具方法比你好,也許就是因為人家在做事之前對整件事情有規劃有計劃,而你沒有。
在做任何事之前,事先安排計劃,策劃方法,那么你花費的時間自然就比別人少,并且收獲也可能比別人多。
二、你有經常“深度思考”嗎?
有的人明明用的時間不比你多,可是成績就是比你好,各方面就是比你優秀,很大程度可能是因為他們“深度思考”的時間比你多。
別看一些人,平常好像吊兒郎當,無所事事,可是他們腦子里的思維很開闊,思路很深刻。他們雖然用在“正事”上的時間少,可是他們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自然而然地他們某些方面就比你厲害。
很多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想那么多不累嗎?”
其實遇到問題動動腦子想一想,這根本不費任何力氣,哪來的“累”一說。
誰也想不清楚,為什么會有那么高比例的人不愿思考,懶得思考,厭惡思考,甚至將“思考”與“累”掛鉤。
思考,更確切地說,深度思考,只不過是讓你從經歷過的事務中,看到的事物中去動一動腦袋,衡量一下里頭有沒有你值得認同的地方,或者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就比如很簡單的一件事情,現在很多人喜歡通過微信公眾號看文章,碎片閱讀時代,文章“唰唰唰”地,你看完了??墒侨思彝瑯拥目次恼碌臅r間里,除了閱讀文章的內容,還會認真去推敲文章里的語句辭藻以及文章的邏輯緊密度,有的人看到喜歡的文章,會對文章做一個200字的總結,甚至有的人閱讀文章,看到文章里與他觀點不同之處,他會與作者相互討論,發表他的言論進入更深刻的思考。而你呢?同樣是花費一樣的時間在做一樣的事情,可是別人就會在這件事情上多用腦子,多思考。
這也算是一點,為什么花費一樣的時間,可是人家就是那么厲害,而你不行的原因。
三、盡管天分很重要,但一個人的能力主要靠積累
曾任新東方教師的李笑來老師在他這本《把時間當作朋友》著作里,提到這樣一句話:“對年輕人來說,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長其實只有一條路——積累”。
這句話確實沒錯。一個人,你所擁有的天分固然重要,可你最終能力的體現依靠于你的積累。
積累得多了,那么自然而然你的心智就會更廣闊,你的思路就會更深刻。
所以,當你在疑惑,為什么別人消費時間那么少,取得的成就卻比你大的時候,也許你該想一想,他們是不是早已經積累了許多深刻的思想。
怎么樣才能像別人一樣,處在不斷積累的狀態呢?
一個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學習。
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你通過學習學到的所有的東西,都會深深刻在你的印象里,它已經扎根在你的思想里,不管你有沒有將其背下來,它早就在你的心里,并且改變了你原有的知識結構。
所以對于那些消耗時間比你短,可成就比你高的人,也許是因為他們積累的知識早就比你多。
四、你是否一直效率低下,回避困難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身邊存在不少這樣的人:他們好像一直在忙,一直沒有時間,但卻總是拿不出成績、做不出成效。
除了工作中會遇到這樣的人以外,在讀書過程中,也許你也經常碰見這樣的人。天天筆不離手,眼不離書,屁股不離板凳,可是成績卻很差。
如果你認真去觀察你會發現,這些人是典型的“勤奮又懶惰型”。他們實際上并不努力,只是做出了“很努力”的樣子。
這些人存在什么問題?答案無他,就是效率低下,回避困難。
這些人會花費很長的時間,甚至是消耗很大的精力去做事,但是通常做的這些事情都是一些最簡單的事情。
他們往往將精力放在處理簡單的事務上,而對于比較困難的事務,他們選擇“視而不見”,或者直接回避。
這就會造成一種現象,即:為什么那些人很努力,努力得沒有時間休息,可為什么過了幾年他們還是老樣子,沒有積累,沒有進展,沒有提升。
李笑來老師在新生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曾提到一句話:“合理的時間安排應該是:迅速做完簡單的部分,把節省出來的時間放在困難部分的處理上”。
但是大部分人卻不是這么做,他們往往將大多數時間放在處理簡單的事務上面,而選擇對復雜、困難的事情避而不見。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大一部分人,“明明很努力,可是卻沒有什么提升”的原因。
五、幾點經驗分享
花費同樣的時間想要收獲得比別人多,你可以試試以下這幾種方法:
1.“砍柴”之前先“磨刀”
想完成某項任務之前,先給自己來一場“全方位”的計劃,安排好時間進度,找好工具方法,備好各種材料??巢裣饶サ?,必定能讓你事半功倍。
2.積極深度思考
記住這句話:有腦子不用等于沒腦子。
遇到任何事,多積極主動地思考準沒錯。不要做一個連想都懶得想的“懶人”。
3.注重自身的積累
學習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你學多少,在你的思想結構里,就儲存多少。
平常多注重學習,多重視積累。
4.保持高效,不要回避困難
合理的時間安排應該是:迅速做完簡單的部分,把節省出來的時間放在困難部分的處理上。
-END-
我是jenny-jane,一位喜愛自媒體的90后高校教師,感謝您的閱讀。
喜歡我的文章就點個贊和關注我吧。謝謝你的鼓勵。
文章皆原創,轉載請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