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遐想

? 清明節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惫省扒迕鳌庇斜┫?,草木青青,天氣清徹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薄皾M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時節天地物候的生動描繪。記得小時候背過的古詩:‘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F在在我心里留下的清明習俗只有祭掃了。

??? 祭掃是悼念那些在時間的長河里,被時間卷入的人。已經逝去了的人沒有征服歲月的山巔,那活著的人也應劈荊斬棘繼續奮力攀爬,登上心靈的仰望的高度,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英雄紀念碑上,鐫刻著那些應該值得我們銘記的名字,給后人一些提醒。看著那些不朽的名字(名字在石頭上會消失,但不會在某些人心里消失),我有了無限的遐想: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點人死了,他仍讓活著。死了人活著,是因為他們在后人的心里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歸屬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國家需要給人民制造歸屬感,公司需要給工人制造歸屬感,學校要給學生制造歸屬感。

中國成為世界的代工廠,這是一件高興的事,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我們可以驕傲的說:‘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這也從側面反映中國核心力量的薄弱。改變這一現狀不是一時間能改變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改變這現狀一定會實現的。然而新一代工人,已經是一個不可不談的問題。在中國這個代工廠中,富士康是典型的代表。這家公司可以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實現模板到大批量生產,這樣的成績對擁有三、四十萬的工人感到自豪。但幾年前的富士康跳樓事件,大家都還記憶猶新。

? ?影響個人成長的因素有二:家庭和受教育程度。但是對于中國這個特殊的社會,生活的時代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常把70后、80后、90后掛在嘴邊,區分某些人的標志。新生代工人沒有那么能吃苦了,或許是我們沒有經歷過忍饑挨餓的日子,不會對只要有地方住,能吃飽飯感到滿足。新一代工人的價值觀邊了,他們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干不好就回家種田,他們身上的一切都改變了,他們被農村人和城里人邊緣化了,游走在這兩個群體的邊緣,找不到自己的歸屬。清華大學97年的社會調查中有80%左右的人愿意回到農村,2010年愿意回家的不到2%。

??工人們的收入比起以前的800元,現在算是很多了??墒欠招袠I收入的增加,讓工人們的工資漲幅無法應對生活所需。工人們也不像以前那樣專注,每一個地方呆上一段時間,然后向更好的企業跳躍?,F在的企業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增長的機會被增長的人員抵消了,人很難有上升的空間。很多在富士康工作的人都把那里當成自己的一個跳板。人能跳遠就因人而異了。

面對流水線作業的加工車間,工人感慨自己的青春在流失.......工人們很難找到歸屬感,很難把工廠當成自己的家。公司做到好不好和我沒有多大的關系,我每月只是領我自己的那些工資.....

公司靠什么發展?我認為是戰略、運營、人員。戰略、運營、人員那個更重要?

戰略=做正確的事(戰略可以復制,差別在于能否執行或貫徹)

? 運營=把事做正確

人員=用正確的人

戰略正確與運行正確只能有人員在工作。所以我認為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要留住優秀的員工光靠工資是不夠的,重要的是為他們創造歸屬感!

英烈的歸宿一半在墓地,一半在我們心里。

附上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

?????? 斷頭今日意如何?

  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 ,

  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

  此頭須向國門懸。

  后死諸君多努力,

  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

  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自由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