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1.
? 夏日的雨后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是古人對春雨的贊嘆,這里是春城,卻正夏日。此時,則有令一番意味。
夏日雨中,雨水淋漓樹林,滋潤山野,孕育著當地人都期盼,在山間,在樹下無數的菌子正待悄悄地破土而出,都是些美味的貨,想必用不了多久便會跑上餐桌,難以悉數,各領風騷,有的是家人的溫暖,有的是友人的歡顏,透著愉悅,沉淀幸福......享受這一難以細數的山珍,不覺贊嘆大自然的神奇與饋贈。
夏日的雨后,云南會有無數美味的菌子,正靜候著您,怎么樣?來吧!
2.
(一)做飯
也許是太長時間沒有做飯,有點生疏了。
也許是太多年都沒有用柴火、不免手忙腳亂。
根據分工,今天由我和一位納西族阿姐的準備晚飯。
鄉里條件有限,沒有電炊,也沒有煤氣,做飯只能用柴火。食材是在鄉間集市采購來的,都是山民自己種植,一早挑來,相當新鮮。
由于不是煤氣灶,一點就來,生火就是個技術活,首先要在火塘邊架好柴堆,然后在柴火中找到“明子”(松木中松香較為密集的部分),用打火機點燃,放入柴火堆,小心的將整個火塘中的柴火點燃。我操作的不很嫻熟,大約三、四次才將火塘中柴火點著。
撿菜、洗菜自是和平時一樣,不用細說。
最有趣的是鑼鍋飯,這種煮飯方法,以前我從未試過,由納西族阿姐負責,她先將米放于鑼鍋中洗凈,置于火上至沸騰,然后取下放于火塘邊,用余火烤鑼鍋側面,鑼鍋要適時的調整,確保米飯不要“夾生”或“焦糊”。
一切準備妥當,燒上一大壺水,等待隊員歸來。
下午時分,隊員們回到駐地,勞動之后,該是祭五臟廟了,一大壺鹽巴茶,香噴噴的鑼鍋飯,另人垂涎欲滴。都是原生態的食材,納西族阿姐此時盡顯廚藝,過手之處皆是美味……。
朋友們都來了,圍坐在桌邊歡聲笑語在弄堂,雖然條件有限,雖然工作辛苦,但美味消除疲憊的身心,補充了能量,為明天工作添磚加瓦。
(二)月夜小聚
幾天前就接受了邀請,今晚要到納西老鄉家做客。
納西老鄉的盛情,燭光中的家宴,阿爸阿哥紅彤笑臉,阿媽阿姐手藝非凡,果蔬皆有阿姊采,臘肉必是阿哥裁,滿桌遍數盡美味,芬芳沏茶是山泉,誰說山間蕭風瑟,此時庭院滿溫情。
月夜,舉杯的舉杯,展茶的展茶……
阿姐端上自產的水果、小食和糕餅,兄弟姐妹聚一堂,歡歌攜清風,笑語共此時。
(三)藏地餃子
近午時分,藏族阿哥來邀包餃子。
此“面”可不一般,海拔3000米之上產的高寒小麥,此“肉”非尋常,“藏香小豬”腿子肉,所有的配料都來自屋后田畔,和面自是山泉水,大家都不是廚房能手,使用的食材卻是真的生態,不說漢語時我一字難懂,但微笑勝過萬語千言,大家齊心一陣忙活,蒸餃奉上,餃面勁道彈牙,餃餡肥美怡口,配上自家做的“雞豆”涼粉,清新與溫潤在口中交融,香辣與滑爽在舌上跳動,是舌尖上的“芭蕾”嗎?也許!不覺間一掃而空,仍感意猶未盡……。
忽然想到,《舌尖上的中國》闡述的觀點“美味源自秘境,交匯于心”,想必就是如此這般。
言語雖障礙,無妨燦爛笑,
孤寂本暫時,談笑美味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