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末在書城,終于看完了接近300頁的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佩服的是,所有的人和事最后都連成了一個圓。看似不相聯的幾個小故事,到最后作者卻能把幾個人物都串連起來,讓人不得不感嘆,世界很大,世界也很小。
講真,我以前一直以為這是本推理懸疑小說,不管是從封面還是其他方面。
通過一個孤兒院,雜貨店把所有發生的故事和人物都圈在一個圈子里。這就是這個故事很有意思的地方,兜兜轉轉所有故事所有人所有情節回歸一處。
本以為偶然的不經意的所有事其實也是一種必然,就是曉子園長在天上保護著所有人,最終使得丸光園得到拯救。一切冥冥之外,一切冥冥之中。而為什么這兩個地方會被聯系?因為最開始雜貨店的老板與孤兒院的院長曾經相愛卻最終私奔失敗。
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幾個場景是事業不順的音樂人火災救人死掉,一個是老爺爺快去世場景,還有一個是32最后面讀信場景。
這本書中有很多經典語錄,我已經把它整理好放在自己的今日頭條號上。可不管怎樣,能善良的生活,大概總帶著愛。不管是哪種方式,背后都是來自人內心的善良。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書評,《解憂雜貨店》解的是別人的憂,卻在無形中填補了我們內心的破洞,并用最巧妙的方式告訴你:微小卻長存的善意,才是解憂的不二之法。
一家廢棄的雜貨店,一扇破舊的鐵卷門,一個蓋的緊緊的牛奶箱……下一次當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時記得寫一封信,投進自己內心的牛奶箱吧。現代人流失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每個人都想,要是世界上真有這么一個雜貨店就好了,是不是可以預知未來,一晚就好。
在當今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有著不為人知的煩惱,恐懼和兩難的抉擇,但由于某些原因不想告訴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其實大多數人都應該會想有了個這樣的雜貨鋪吧!
我相信凡事遵循自己的內心,做自己認為對的事,高傲地特立獨行的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像書里的說的:“其實所有糾結做選擇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詢只是想得到心里內心所傾向的選擇,最終的所謂命運 還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之前微博話題炒的挺火的就是電影上映的王俊凱拍的《解憂雜貨店》,看了日版和國內版的,還是覺得日版的最好看,情感更細膩,才能拍出這么有細節的東西。
有人推薦我看東野奎吾的《惡意》和《白夜行》,但《白夜行》太長了,估計會看不下去。一直很喜歡東野奎吾小說的風格,推理情節并沒有那么厚重,反而覺得書中想要表達的情感更觸動人心,無論是沉默的,還是溫情的,還是遺憾的,都能把人性的難以捉摸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我對于《解憂雜貨店》這本書中的煩惱,理解并不是很透徹吧……
善良是路牌,不管在哪都不可缺少……
? ? ? ? ? ? ? ? ? ? ? ? ? ? ? ? ? ? ? ——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