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合上一頁書卷,些許情愫似秋葉般紛飛、旋轉、散落天空。文脈?低頭看見青色的血管,不斷涌動的,是傳承千年所恒久不變的東西,在流逝的時光中,不曾飄零。他灑下深邃的目光,來得從容;留得隱秘,偶爾傷懷時,只見,一個身影,翩然走來。
? ? 坐在窗前,已是深秋,落葉滿地,零碎地癱倒在腳下,她鉆入一條人際罕至的小道,只有枯葉的沙沙聲。秋,便是衰落吧,“自古逢秋悲寂寥”;悵然若失之感漫上心頭,揮之不去,卻又若即若離。陽光不能從縫間透過,連流水也在不遠處枯竭,沒有一絲聲響地死亡,石子路狹狹窄窄,仿佛很短,不忍幾步走盡,微風吹不起黑色的風衣。閉眼,頓覺天地幽靜,僅落葉相伴,獨吟一句“只愿漫步秋韻里,再仰青空思秋愁”,誰能說,此刻,她與古人聽的不是同一片落葉的聲音?秋至,悲愁生,慨之、念之、品之。
? ?煙花爛漫、將夜空映得太亮,熱鬧、紛繁。獨在異鄉,她伸出一只手,想要抓住一抹又一抹轉瞬即逝的光,自己仿佛成了鬧中靜,下一刻,卻又是靜中鬧。盛一碗湯圓,用手捧住那局限于一人的溫暖,今晚的月兒,怕是不能滿圓,那里滿漢全席,總是少了一人,而她已不是孩子。靜靜地攤開厚而白的面皮,包著第二天一個人的餃子。“舉頭望明月”卻是愁更愁。在外的游子,何時才能回家?咽下一個湯圓,賀歲聲起,微閉雙眸,蕩碎一池流光。
? ?那一脈相傳的情結,世世代代所繼承的文化,五千年來從未斷絕。那一種古韻,在每一個人、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里,如江河般,奔流不息,濃醇、雅致。
? ?一直以來,她最想做的事,就是走遍中國大地,探訪它的每一個角落,而她不曾見到,“遠上白云”的黃河,不曾用足跡,一步、一步地丈量長城的萬里、不曾輕撫蒼涼的沙漠。。。坐在案前,僅從書中,看見、想象、思考。她曾直言不諱:文化散布在這片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書中所寫,乃是歷史往事;眼前所見,情由景生,又或是,那段歷史,點綴了景,留下最深刻的慨嘆。他們曾來過,為何來過?壁上即興兩三句,窗前遺忘了幾篇詩詞:你遺忘的詩,讓后世得以傳承,然后追溯,順著脈絡,找到更遠的地方,無數根線所交織的點,那便是文化最早的起源。似一顆種子,深埋在地下,由一代又一代的人澆灌;花開花敗,枯葉凋零,落地生根,世事多變,樹仍屹立。
? ?可那愿望終是沒有實現,國內容不下她,為了大學,她只好只身一人來到美國學插畫。半年后第一次回國,她為家人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她努力看盡眼前的一切,甚至是木制的飯桌。鎖上房門,她拿起鉛筆,悄悄地,畫下那一家團聚的景象,慢慢地,不停地。畫面流轉、回放,她又進去了:妹妹低頭玩著悠悠球;時而抬頭朝她嬉笑,哥哥背著手倚在沙發旁看著她的杰作;父親坐在她的身邊說:“我們天天都盼著你,你想家了吧。”“我想家了,我想回家。。。”無數深淺不一的線條逐漸成形,放下筆,多么充實的一幅畫,在黑色的畫板上。“滴答——”她一下抱住了畫板,腦袋埋在手臂間不住地顫抖。
? ?那一夜,愁月未圓,她亦徹夜未眠,不停地畫著,敦煌莫高窟里的佛像;美國人所稀罕的熊貓,騰躍而起的五爪金龍。。。
? ? 第四個年頭了啊,這幾年,她畫了不少中國畫,也做過幾次演講,都是祖國的雕塑、繪畫。為何會這樣?文脈,那是創造她的地方,是用二十年文化所堆積的人啊,凝聚的,發散在她身上的,正是中國文脈所留下的啊。大學畢業,沒有人來,她為自己寫了一首詩,但工作的壓力撲面而來,于是,下定了決心考研。
? ?新年的鐘聲敲響,早上九點,她沉沉地醒來,仿佛又看見杜甫坐在庭院中,自己變成了那茅屋,壁上刻著詩。“當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啊”。趕上了春晚的末尾。又拿起筆,畫的右側是一只雄雞,杵著西式的手杖立在崖上,崖下波濤洶涌,卷起深藍的泡沫,幾只海燕在浪中翻飛,卻又像一面旗被吹直,前方是另一座崖,雄雞昂首挺立,眺望著遠方。
? ? ?抬起頭,夜中有星、夜中有愁。何時天明?風如絲線系,月未圓,夜已深。文脈?容她再吟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