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看十年的中國在深圳;看百年的中國在上海;看千年的中國在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國在西安。
不知道從哪一天起,這座千余年前被喚作長安的城市,就成了我的執(zhí)念。也許是小時候讀過太多關(guān)于這座城市的詩句,李白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賈島的“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沉淀了這么多年,終于在心里生了根,發(fā)了芽。
這座城市,歷經(jīng)十三朝的風云變幻,三千多年建城史,一千多年建都史。秦咸陽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串聯(lián)起來的浩浩蕩蕩的歷史里,藏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印記。
這座城市,自周文王營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紀,先后有21個王朝和政權(quán)建都于此,匯集了中國歷史上的四個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漢、唐,每一朝都對中華文明的延續(xù)與傳承起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這座城市,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天下之脊,中原龍首。”《東周列國志》贊其:“秦地最勝,無如咸陽,被山帶河。”千余年來更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不吝詞藻,盛贊不已。
陪我去西安吧,趁春風多情,趁陽光溫熱,趁歲月靜好,去看人間煙火,看紅塵鮮活,去探訪這座歷史厚重、底蘊風流的古城,一窺列國周齊秦漢楚舊時光里的絕代風華。
三月三日空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三月三正是流傳已久的上巳節(jié),也是踏青的好時光,走過“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的長安道,去看“豪家沽酒長安陌,一旦起樓高百尺”的長安城,去看灞橋楊柳拂煙波,春風十里吹酒旗。
長安的春天里,有當年高中的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暢快;也有落第的常建“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的寂寥。
你看,這座靜靜矗立了數(shù)千年的城市,當真承載了無數(shù)人的悲歡。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長安這一方土地,自古以來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若提起長安的名士,想來隨意問個路人都會滔滔不絕。漢代的武將唐代的文官,單是這兩朝,就有數(shù)不盡的大家和名人。
我不提那個文章被魯迅贊為“西漢鴻文”的賈長沙;不提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思想備受漢武帝推崇而風頭一時無兩的重臣董仲舒;不提那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的橫渠先生張載;也不提一長串歷史長河里熠熠生輝的名字,李商隱,杜牧,柳公權(quán),寇準,司馬遷,蘇武……
我只談李白,我想他是長安城作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的時候,是中華民族正處于空前繁榮的盛唐時代里,最耀眼的一顆明珠。因著他的才華和灑脫,“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也因著他骨子里刻著的中華兒女的天驕和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長安城向來是個不缺少年英雄的地方,有詩為證“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開元十三年,我想好多人會記住這一年,這一年他終于決定出蜀游華夏,因而有了那個被后世傳頌的“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歷史性時刻。從此以后,便是人生得意須盡歡,沽酒長歌繪人間。他生逢的那個盛唐是“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鼎盛時候他的人生是“御手調(diào)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呼應(yīng)完美,相得益彰。
不堪重夢數(shù)年間,更無人解憶長安。
憶來唯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陪我去長安吧,去看看這個“驪山橫岫,渭河環(huán)秀,山河百二依舊”的古都;去看看大唐芙蓉園和華清池的盛景,遙想一下唐明皇和楊貴妃七月七日長生殿的愛情;去看看保存著有天竺經(jīng)絲綢之路帶回來的經(jīng)卷的大雁塔;去看看遙相呼應(yīng),每到夜晚便流光璀璨的鐘樓和鼓樓;去看看壯觀肅穆的兵馬俑;去看看江湖氣息濃厚的華山;去看看八百里秦川上馳名的秦腔表演;去看看那方屹立千年的城墻,感受一下來自遠古金戈鐵馬的回響……
趁微風和煦,趁青春正好
陪我去西安吧,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