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你即將死去’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箴言,它幫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選擇?!?/p>
這是喬布斯生前做演講說的一句話。
我坐在教室里,看著窗外旋轉飛舞的落葉,思索著這句話,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生與死的潘多拉盒一旦打開,思緒就災難般在腦海中噴涌而出……
人的一切行為根本上來源于對于死亡的恐懼,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早晚會有一死。
我們賺錢是為了養家糊口,我們吃健康食品、健身、保健、醫療都是為了延續我們有限的生命。
多少人窮其一生,或忙忙碌碌,或居于一隅,靜靜地死去,終止其在這世間短暫的一生。
一個人到了二十多歲,已經走過了人生的一個小開端,二十歲到三十五歲是一個人的黃金發展階段,是后青春轉向中年的關鍵過渡時期。
現實生活中,多少人活得百無聊賴,處于青春年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中的孩子們,如此的沒有朝氣,靜靜地等待著時光將它們吞噬,粗糙他們的皮膚,磨平他們的個性,同化他們的思想,外物掩蓋了他們對于人性深處的思考。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不是在這世間轉悠一番,不是養家糊口熬日子,不是自我實現,也不是改變世界。
若干年后,一切都將化為虛無,一切曾經自己渴望卻得不到的,一切曾經引以為傲的,一切曾經唾棄的,都會被歷史的車輪碾碎。
多少人已經逝去,多少人活著他已經死了,你認為的自我實現可能真的一文不值,可你還在無窮的自我陶醉中退出歷史的舞臺。
怎樣過好這一生,我自認為沒有能力回答這么大的問題,但是還是有一些自己膚淺的思考。
一、享受生而為人、獨立思考、自由行動的樂趣。
你不為他人而活,你的心要足夠強大,你要能抵御外物的誘惑,讓你開心的可以是近萬元的iponeX,也可以是在坐在小湖畔擼起褲腿,蕩著水花靜靜地看著凄美的殘霞。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意義,一切都將歸于虛無,你腦海中的場景,你此時此刻的心情無論是心潮澎湃還是波瀾不驚都將不復存在,消失在你曾經待過的地方,即便是你曾經呼吸過的空氣,也早已不見了蹤影。
當我們八九十歲,身體幾乎難以動彈,(或許你活不了那么久我本來寫的是那一天必然會來臨)只能艱難的活在輪椅上,唯一能做的就是回憶這一生的歷程的時候,我們會怎么想?
我們會羨慕那些剛出生的孩子,他們擁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在這世間的時間,通過受教育和自己的努力,他們將有可能很好地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創造出一番偉大的事業。
然后,重新成為另一個坐在輪椅上的老人??粗硗庖粋€剛剛出生呱呱墜地的小孩,想著他可能會干的事和他身上所擁有的令人羨慕的無限可能。
如果有可能讓我們再一次投胎(這不可能),我們如果一開始就以一種輪椅上的老人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會不會有所改變。
我們會發現每天生活中發生的很多事情真的和我們無關,這些事情在無意義的浪費著我們有限的精力和寶貴的生命。
我們會珍惜手腳尚且靈活的每一天,珍愛自己當下美好的容貌,會把握住現在正愛著我們的那個人或者勇敢地對我們喜歡的人說出那句話,我們會去干自己想干卻不敢干的事情,我們會更加踴躍的在臺上表現自我,不害怕失敗,不害怕嘲笑。
因為我們知道,至少這樣我真真正正的活過。
他們會用好自己在世上的每一天,每一個小時,每一分鐘。
然后,當他們再次坐上輪椅,就可以會心一笑,感嘆:“此生足矣!”
二、深入骨髓地知道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很多人教育我們,特別是年輕人,要怎么樣擁有正確的世界觀,時間觀,他們教我們怎樣控制自己的欲望,要學習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獨一無二的人。
好好學習,將來才可能找到一個好的工作,養家糊口,結婚生子,將來過一個安樂的晚年。這是很多人普遍接受并且執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中國式教育給孩子從小就制定各種各樣的標準,要求孩子做一個好學生,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放棄自己的個性,要服從集體,集體利益高于一切,個人的利益在集體面前不值一提。
一面教育孩子努力學習實現自我,一面強調集體的利益是最重要的。還巧妙的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思想要求孩子將個人理想統一到集體的發展中。
我們都漸漸成為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我們開始恐懼,即使成年了,我們也不習慣沒有了別人告訴我們該怎么做。我們拼命地看網上的“深刻、正確、有道理”的觀點,接著一遇到問題,又沒有了主見。
這就是前一段時間為什么知乎上會有個標題這么火:“我懂得了這么多大道理,為什么還是過不好自己的生活?”
中國的孩子從小就缺乏一個被逐漸引導成長的、強大的內核,思想和行動被過分的強制化。
常常聽到中國的學生高考后感嘆還是高中好,只要埋頭苦讀書就行,其他什么事都不用管,有一個強大的親友團和體貼入微的班主任在后面全力地支持他們;
大學畢業后感嘆還是上大學好,花前月下,課程有導師的指導和督促,而工作以后瞬間被現實破了一大盆冷水,原來社會這么復雜,怎么感覺自己啥也不會;
軍校生正式上課后感嘆還是新訓好,只要聽班長話就行,班長怎么說就怎么做,雖然身體很累,但絕對睡覺睡到香(當然除了偶爾在美夢中突然聽見一聲急促的緊急集合哨),不像下連后,不僅身體累,心更累。
是啊,中國的教育教孩子怎么學習知識,教他們該做什么,怎么做;卻不教他們怎么學會知識,怎么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為什么要學,為什么要做。
你要時常跳出別人給你制定的規則,跳出自己正處的圈子,去深入地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這樣如果你想保持良好的身材,當別人躺在沙發上吃薯片看美劇快意人生的時候,你會義無反顧、歡快地奔向健身房擼鐵;
你如果想要有錢,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那么當別人忙著侃大山斗地主的時候你會想著怎么提高自己的能力,要看哪些教程,怎么合理分配投資比,怎么提高自己的被動收入;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英語大牛,那么當別人在“農藥”的時候,你會用手機軟件抓住一切碎片時間學英語,你可以配個十幾秒的音,你可以做個新聞發布會的口譯跟讀,聽一聽每日一句,樂此不疲。
很多人感嘆生無可戀,一定是自己想做的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相差太大,如果暫時不能改變自己能做的,那么在此基礎上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提高自己的本領,為將來能夠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準備。
不要老覺得未來很遙遠,它就存在于即將到來的下一分,下一秒。
三、提高獲得樂趣的能力
人活著是為了追求樂趣,有的人一碗飽飯就心滿意足,有的人認為親自指揮一場偉大的戰爭并取得勝利是他的樂趣,只是每個人表達快樂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人手舞足蹈,有的人暗藏于心,外人全然無法察覺。人性的普遍規律是因恐懼死亡而不斷追求樂趣來平衡時光流逝帶來的恐慌。
人不快樂是因為擁有的和想要的相差太多,想做的和正在做的相差太大。
年輕的時候不要認為自己時間很多,肆意浪費。要集中精力,深度學習,塑造自己的品牌,用一生來將其做到極致。
未來自己的時間有多值錢取決于你年輕的時候怎么對待你的時間。
感性的生活,理性的思索,用悲觀的視角去樂觀的生活。
若干年后,你將痛苦地失去摯愛的親人,你身邊的同齡人會越來越少,你將坐上那張輪椅,回憶自己走過的一生,羨慕地看著那個呱呱墜地的小孩。
(文章觀點或許有點悲觀、偏激,但確實是自己真實的想法,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也是為了一起去解答這個疑惑,對今后的行為產生一定的指導意義。)
我相信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顆人參果,雖不至保肉體長存,然可使思想在這世間停留片刻,倘若你有緣拾到,抑或有所收獲和感悟,老豬便覺心滿意足,人生無憾。
(如果覺得果子味道不錯,請點亮下方的心心??哦,讓更多的人找到老豬的人參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