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書共讀跟隨劉主編做助教整整持續了半年多的時間。這期間我帶了七個魔鬼班,后相繼又帶了三個導師班:煙火文苑導師班、煙火文苑女性成長導師班、煙火文苑寫作與成長導師班。
之所以把后面的導師班也都冠名煙火文苑,是因為前后三個班是有繼承和延續的,是我思想的延伸,所以我有意為之。幾個寫作班加起來,前前后后帶了約一千個左右的寫作學員。
寫作與成長導師班是我帶的最后一個班。對于“最后”一個,在我心里的分量自然是不同的。
對我而言,這標志著我人生一個歷程的結束,也意味著我在寫作助教這個角色上的善終;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通過寫作真的收獲了太多的感動和愛的回流。
寫作與成長導師班結束的時候,我就承諾大家要親自做一本紀念相冊。其實,電子相冊誰做都可以,但我來做,代表著我的誠意。因為大家在我心里的分量實在太重了,做相冊對我而言就像站好最后一班崗。
誰料,帶班結束后面臨的事情實在太多,首先是要拿出足夠的時間陪二寶,奶奶回了老家,不能怠慢了孩子;又進去了有書智庫拆書,這又是我確定要走的方向。讀書、拆書全憑能靜下心來沉浸其中才行;機緣巧合,有書又成立了悟空問答的第三方供稿平臺,想到有那么多學了很長時間寫作的學員算是終于有了機會,也考慮到寫問答是對大家寫作思路的歷練,所以又義無反顧的組織成立了煙火文苑悟空問答小組。毫無疑問,這也需要相當的精力。
還有那么多的生活中每天出現又必須處理的事情,所以時間真的是不夠用。我從未覺得一天能做的事兒居然只有這么少,真是恨不能一天再多出24 小時該多好!
基于這么多的正事和雜事,當時我在心里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把要做的事排了個序:其中拆書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這對我是大事。相冊事小,可以抽時間做。
誰曾想,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踐行以后發現,按計劃去做事情的時候整個人是抗拒的,在想要拆書的時候總是本能的排斥,靜不下心來,難以進入狀態,所以拆書至今進展的都不理想。
隨著我慢慢的覺察,終于搞清楚:計劃是我頭腦層面要做好的事情,而心里真正想要先做的其實是相冊,因為這里面有我帶寫作班的感情和心血,又加之是最后一期,所以我從心底想要善始善終的把這個事情做好。
于是,在拆書的時候我會感受到的排斥,原因就是來自于我的頭腦層面和心靈層面的需求發生的矛盾所致。
所以到頭來,我想要做好的拆書遲遲沒有進展,而我計劃放在后面做的相冊卻終得先做完才覺通暢。
很多時候我們會為自己設置清晰的目標,但在執行的時候卻無力踐行或漸漸跑偏。這個時候,不妨靜下來看看自己心靈層面的需求,看看自己放不下什么?為什么排斥?
枉顧內心的需求談目標是不現實的,這可能意味著要走更遠的路……
今晚,相冊終于做完,盡管這期間倍受考驗:網絡不好、手機卡頓、照片編輯、文字篩選、選錯模板、反復重來多次……
但當我把相冊做好,提交到群里的一霎那,我整個人是輕松、釋然的,這是一直以來我經驗到的,對的感覺。
做完自己想做的,才能慢慢觸及到了自己該做的,這是一條前后相繼的路。
人到中年才明白:飯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沒有什么是更重要的。
當我們能把所有的小事做好,所謂的大事可能也就水到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