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之259)
你一定不知道:美國健康專家彼得沃爾什在《瘦子房間的秘密》一書中寫道:“屋子凌亂會致人發胖”。
這是作者在收集了數千個調查數據之后,得出的這一結論。
原因是什么呢?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
你想制作一頓健康早餐,可是早上醒來卻發現,冰箱里胡亂散落的是過期食物,廚房里的餐具放得亂七八糟,讓你失去了制作健康早餐的性致。只好買個“路邊攤”,邊塞邊跑去上班。
你突然想去做運動,在衣柜里翻找了一個小時,找不到你想穿的游泳衣或者運動衣。你只好放棄運動,繼續刷微信。
回到家里,看著滿滿當當的雜物,凌亂不堪的衣櫥,每天都在為穿什么發愁,自己也會情不自禁的想偷懶了。
因為“管不好衣櫥的人,就管不好人生!”
糟糕懶散的環境,真的會把你拖入惡性循環……
而我有一個朋友,她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無論何時何地,她的房間都漂亮整潔。
走進她的家,就能感覺到,這是個熱愛生活的女人,是個清爽高效、值得信任托付的人;她的事業也蒸蒸日上,家庭也幸福和睦。太令人羨慕了!
她是Linda,一名心理咨詢師、正面管教講師,卻因為整理,變成了更好的模樣。
1、整理是一種讓人舒服的生活方式
Linda是一位有十幾年教學經驗的培訓師。一直以來,她拼命工作,經常加班,沒有時間“收拾”自己,更沒有多的時間去關注家人、關注健康。
不惑之年到來后,她感到自己變得焦慮、發胖,身體也開始敲警鐘了。她不想繼續這種生活,很想有所改變。
2018年1月,無意看到好朋友的朋友圈。朋友通過學習整理,家里變清爽了,人變得苗條洋氣了,精神面貌也變得自信了!
想到自己即將搬入新家,正好也需要好好整理一下,于是帶著試試看的心理,她報名了精靈老師的兩天線下“魔法整理課程”。
Linda一直錯誤的以為,整理就是打掃衛生。可是學到了“魔法整理”,她才發現自己“大賺特賺了”。
課程的內容面廣,包括了家庭方方面面的設施整理,對家居布居的改造方案,物品的疊放知識、衣架及收納的選擇推薦,還有手機、電腦的整理……簡直是:整理無處不在啊!
授課方式也非常靈活,除了講理論,還有很多的實際操作,可以說是:“手把手”教會你每個細節!
最大的收獲是:結識了能干的精靈老師,她知性、優雅、漂亮,對待學員非常用心,授課認真、教學嚴謹。
她準備課程時,每個細節都很周到、課堂上選用的筆、本子、桌牌等用品,還有課間的糕點,都是精心挑選的。
精靈老師有一句名言、深深地打動了Linda,那就是:“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它只能講究,不能將就!”
在整理課堂上,最令Linda難忘的是冥想環節。
精靈老師指導大家學著用“冥想”的方式,閉上雙眼,想像家里理想的樣子,想像自己理想的生活……
通過冥想,Linda突然發現,一直以來自己太忙了,每天的生活安排得太滿了,從來沒有想過好好愛自己、愛家人、愛這個世界。
她開始下定決心,去斷舍離、去整理自己的人生,學會與自己相處。
于是,Linda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開始融入到家庭和工作中,一點點運用和踐行。
趁搬新家的契機,她花了兩三天時間,對家里的物品進行了規劃、整理、分類、歸位。
完成以后,每天只用花五到十分鐘時間,在家里轉轉,簡單做一下衛生、把物品還原,家里又變得整潔了。
精靈老師說,徹底整理是為了不再整理;或者是說,整理好了,可以讓人更省心省事。
2、整理給生活帶入了新的元素
Linda感到,通過整理物品,成了一勞永逸的事情,內心變得富足而輕盈了,每天的生活也變得舒服而放松了!
她以前家境一般,所以習慣省吃儉用。家里很多沒有壞的啊、可能以后會用上的雜物特別多,舍不得扔,也舍不得買新的、更好的。
日本著名收納師伊藤朋美老師認為:與其總是想著增加東西,倒不如想著減少,用少而精的物品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適。
學了整理課程之后,她明顯感到生活質量提高了,自我價值也提升了;每買一個東西,一定是自己真正喜歡的,怦然心動的。
比如她在網上選購下午茶的茶壺,挑選了一款品質高、顏色也漂亮的茶壺,而沒有選擇廉價的茶壺。以后每次用這款茶壺喝茶,都感覺是一種享受。
Linda還把整理的理念融入到時間管理中,不再把時間安排得太滿、太亂,而是少而精。
格雷戈·麥吉沃恩以《精要主義》,對我們說了5個振聾發聵的字:更少,但更好。
因為更少,才能確保你更專注;更專注,才能讓你更成功。
她開始學著做減法。
她的日程安排不再那么“被塞滿”,她開始有取舍地選擇自己最熱愛的工作來精進,放棄那些自己不喜愛的項目。
她開始享受早晨的晨跑時間,上午以工作為主,下午就約朋友喝茶、聊天、開讀書會,晚上也給時間陪伴家人、閱讀。
她因為整理,而擁有更舒適的空間、更可控的精致生活!
3、整理讓全家人的氣場變強了!
整理一定會改變人生。通過整理,小小的自信會萌芽生長。自己的未來似乎變得值得信賴。很多事情都變得順利起來。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事發生。這是近藤麻理惠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中寫的一段話。
Linda一直以為,整理是家庭主婦一個人的事。但是,整理真的是有魔力的,因為全家人都受益了!
首先是她自己,她開始學會整理情緒了。
以前她不知道可以和“情緒”做朋友,遇到急事、難事,要么煩躁不安,要么隱忍不說。
而通過了學習,她發現情緒是可控的。當你的內心很穩定、舒服,平和而堅定,你是很難受到外界的影響的。
她越來越發現,沒有人非要你發脾氣,除非是你自己想要發脾氣;當你內心有一些小小的波動,她會輕輕地問自己,能做什么?應該怎么辦?默默地去思考、去想辦法,與自己相處,或許很快就能迎刃而解了。
其次是她的老公,他以前一直在北京工作,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前年才返回家鄉工作。夫妻之間因為聚少離多,很少深入地去交流溝通。
老公總覺得妻子的學員更加需要她,而自己的工作更加需要自己,所以兩個“老夫老妻”的關系算不上親密。
學了整理之后,夫妻之間多了正向的交流和互動,也開始享受兩個人的特別時光了。
早上一起去健身,晚上一塊兒去看電影,或者散步,或者聊天,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
他老公變得更加體貼暖心了,她也感受到幸福的親密關系了。
Linda家有一個14歲的女兒,正值青春期,平時在學校住讀,周末才回家。她就更加注重親子關系,減少說教,而是平等地與女兒交流。
比如和女兒一起買衣服,在選擇款式的時候,母女二人有了不同的意見,有了分歧。
這時,Linda會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緒,深呼吸,耐心地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后和女兒達成一致的意見后。母女二人開開心心地買好衣服回家。
又比如女兒周末回家后想看電視或手機上網,Linda也很擔心會影響女兒的視力和學習。就提前和女兒約定好上網的時間、具體的節目。
然后把雙方同意后的約定、用筆寫下來,做下記錄和整理,從而相互尊重,互相監督地執行。
女兒也因此更加快樂和陽光了!
Linda看到了整理帶給自己和全家的改變,也越來越覺得,能掌握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能力去選擇更好的人生!
4、每個女人都可以整理有形物品、無形人生
除了自己享受整理的樂趣,感受整理帶來的愉悅之外,Linda還積極地把整理的理念分享給周圍的朋友。
她有一個朋友,以前活得亂七八糟,比較愛埋怨,愛對老公和孩子發脾氣。
Linda就建議她:去上精靈老師的整理課程,讓家注入新的能量。
這個朋友照做了,她說家里整理完畢之后,感到內心愉悅多了,家人的關系也改善了。
看到朋友的改變,Linda也特別開心,因為分享使人快樂,交流使人智慧。
井井有條的環境讓人安心,讓更多的女性朋友覺得能掌握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能力去選擇更好的人生。這是對整理咨詢師這個職業的信念與堅持。
是生活,還是湊活;
是將就,還是成就。
linda的故事會給你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