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提問官蕭秋水每日一問:如果一個人想要好好地生活在現代社會,擁有較高的生活品質,你是否可以列出一個必要的能力清單?(請注意,不是你個人具備的能力,而是為現代人類開具藥方,請嘗試這個更大的超越小我的視角。)
---------------------------------
首先要定義什么是高品質的生活,然后再去剖析需要什么樣的能力。
所謂高品質的生活可能有兩個視角,一個是社會公眾視角,一個是自我感知視角。我們大多數人思考時會不自覺地從社會公眾視角來看,其實“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當我們用社會公眾視角評價他人生活品質之高下時,安知他人是樂享其中還是倍受煎熬?所以個人覺得所謂高品質的生活其實來自自我的感知而非公眾的評價,就像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焉能說其生活品質不高?大雅之人其生活品質來自其內心的富足,而非公眾的評價。
既然高品質生活來自自我感知,那么也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還是否有通用的標尺?答案是有的,這也正是題主所說的“大我”視角,站在“人”這個抽象概念的視角來看會更有價值。
如何從“人”的共同視角看?這又是一個哲學難題。我一生深受斯蒂芬.柯維的影響,一直將柯維的“身、心、智、靈”全人視角奉為圭臬。如果從這個視角看,要想獲得所謂高品質生活,“身、心、智、靈”四個方面必須全面富足,任何的偏廢都難言高品質。
所以如何獲得高品質生活這個命題也就變成了如何讓自己的“身、心、智、靈”富足。那么我們再探討能力也就變得更加具體而具有針對性。
身:身體的富足源自健康的生活,源自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就需要我們具有時間管理的能力,而時間管理的本質是目標管理和自律。今天是一個供給豐富、信息泛濫的時代,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會人云亦云什么都想要,最終什么都求不得。所以我們要不斷清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目標,不斷清晰我們身心智靈全面富足的目標,并且通過自律去行動。
心:心靈的富足源自人的社會屬性的滿足,源自社會情感的良性互動。人是社會動物,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所以需要具有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良好而持久的人際互動源自雙贏思維、換位思考和情緒管理能力,這是健康人際所需的底層能力。
智:頭腦的富足源自創造,源自好奇的探究,源自學習成長。學習能力對于今天尤為重要,在新科技面前我們成了永遠的菜鳥,不等學會已經迭代升級,所以永葆好奇的學習能力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能力。
靈:靈魂的富足源自意義,源自創造公眾價值。用陽明先生“格物致良知”的學說視角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有完全一樣的良知,良知自然會告訴我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我們需要的是自觀、內省,與我們的良知對話,所以我們需要具有自我超越的能力。
歸納一下,我認為獲得高品質生活必需具有四項能力:
1.時間管理能力:平衡工作與生活,平衡身心智靈的健康更新
2.人際互動能力:獲得健康而良性的人際
3.學習能力:確保你的專業精專,又跟上這個時代
4.自我超越能力:不斷自省,讓靈魂在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