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笑儒爹是曾經的丁克,不徹底的丁克。于是,在我們的婚姻步入第十個年頭,一個男孩加入了“我們倆”,從此成為了“我們仨”。
似乎是物極必反,當初對孩子唯恐避之不及的我,從最開始內心對孩子排斥,到無奈地接受,再到后來,成為一名積極的“虎媽”理論實踐者,這幾年鬼知道發生了什么,連我自己也莫名驚詫!
自從笑儒上小學,我就踏上了把自己打造成為“十八得了媽媽”的漫漫征途:
下得了廚房,上得了課堂;做得了蛋糕,講得了故事;教得了奧數,講得了語法;
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報;懂得了琴棋,會得了書畫;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點;
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了創意,搞得了活動;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
每天面對熊孩紙,我也真是使出了洪荒之力!
都說孩子出生以后,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長,這話我信!簡直就是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然而,孩子終究是要長大的。
在所有的親密關系中,惟有親子關系是以分離為目的。
說來有點傷感吧?但所有對孩子的養育、陪伴和引導,不是為我們自己養老而作的準備,而是要讓為父母者和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再過些年,當孩子長大了,飛遠了,我們也變老了。失去了曾經的生活重心,那時,將怎樣填補心靈中的空缺呢?
我有個朋友,是位剛退休不久的大姐。每天清早,他們伉儷都開車到郊外的水庫去游泳,游完后再到跑步機上走半小時,從夏天一直堅持到九月底。
大姐說,十一期間,他們會去北京看望在那兒工作的女兒。回來后,他們每天早上就要轉場到游泳館了,畢竟溫度太低了。明年吧,明年嘗試一下冬泳!
并非說,選擇和長大成人的子女生活在一起就不好,只是我覺得,生活本應該有更多的可選項。
在全心全意陪伴孩子若干年之后,我不愿成為一個子女一旦外出工作或求學,就感到寂寞空虛冷,無所適從的母親。
那么,從現在開始,首先要搞好和老公的關系,畢竟重返二人世界,需要人家的積極配合;然后,有必要讓自己培養一些愛好、學習一些技能,用以在工作之余,裝點生活、充實生活。
今天是2016年10月3日,是我加入“好報30天寫作群”后第一天動筆。今天的推薦話題是——“你為什么要寫作?”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