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自媒體?
自媒體,英文為We Media,直譯為“我們的媒體”。依據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給出的定義是:“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定義雖然很嚴謹,但是顯得有點長了。
通俗的說,從中文字義來看,自媒體就是用戶自己可以主導的用以發布信息的渠道載體,這一定義偏向于私人性、單一性和隨意性,這是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的;而從廣義上來說,凡是用戶可以借以發布和傳播信息的一切載體工具都可以稱為自媒體,信息尤其是指內容的生產和傳播,這個定義偏向于大眾化、帶有傳播為目的和公開性的特點,我們平常說的自媒體更多的是在這個層面進行理解。特別小眾的載體雖然也成為自媒體,但因其使用面較窄、傳播范圍有限,一般歸為其他性質的載體。
二、什么是自媒體平臺?
自媒體與自媒體平臺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資源的整合度,對于大部分情況而言,二者沒有明顯的區分,一般我們說的自媒體就是指自媒體平臺,比如微信公眾平臺、一點資訊、頭條號、搜狐公眾平臺等等。
以前我們說的平臺更多的是指某一網站,具有大眾化、基礎性、便捷性、整合度高等特點,自媒體平臺也不例外。以微信公眾平臺為例,在這個平臺上運營主體可以是組織也可以是個人,政府、媒體、企業、其他組織或個人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注冊。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自媒體平臺就是提供給組織或個人進行內容生產和面向大眾進行信息傳播的渠道載體。私人自媒體更具有自嗨性質,而自媒體平臺則是帶有強烈的傳播性質,嚴謹性和正式性也有很大區別,媒體性質也更為突出。
從載體性質來分,自媒體平臺可以分為圖片型自媒體平臺,如Instagagram、LOFTER、足跡、臉萌等等;語音型自媒體平臺,如喜馬拉雅FM、蜻蜓FM、考拉FM、荔枝FM等等;視頻型自媒體平臺,如Youtube、HULU、映客直播、斗魚直播等等;圖文型自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平臺、一點資訊、頭條號、搜狐公眾平臺等等,都屬于這一類,這也是時下人們所說的自媒體平臺的類型。
三、自媒體平臺有哪些?
簡單的看,自媒體平臺是具有媒體性質的、面向大眾的傳播渠道,組織或者個人之所以運營自媒體平臺都是為了進行傳播推廣。我們通常所說的自媒體平臺種類繁多,大體可以分為:
1.綜合型自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平臺、企鵝媒體平臺、百度百家、博客等等;
這類平臺的特點是內容豐富、覆蓋面廣、用戶群體復雜、更新頻率高,這類平臺是使用人數最多、也是時下最流行的,微信公眾平臺更是所有自媒體平臺的典型代表。
微信公眾平臺又分為訂閱號和服務號各有特色,在針對組織和個人的開發方面也比較完善,最開始的時候審核比較嚴格,但是現在作為大眾普遍都在使用自媒體平臺,隨著使用人數和發文頻次的增多,申請開通的審核材料并沒有一開始的時候那么嚴格,但是在原創文章和原創圖片的功能相繼開通之后,對于內容的審核會越來越嚴格。
2.新聞資訊型自媒體平臺,如一點資訊、頭條號、搜狐公眾平臺等等;
這類平臺的特點是與生俱來的,如一點資訊一開始就是定位為移動新聞應用,后來鳳凰新聞的加入,使之新聞性更強;頭條號則是著名新聞資訊企業今日頭條旗下的媒體平臺;搜狐公眾平臺也是帶有強烈的新聞媒體性質。
3.內容生產型自媒體平臺,如網易號媒體開放平臺、網易云閱讀等等;
這類平臺的特點是內容生產集中、書香氣比較重,在小說、著作等方面十分可圈可點。網易作為早期發展起來的互聯網嬌子,在新聞方面也是很有自己的態度,但同時網易在內容生產方面也是有口皆碑的,網易云閱讀就是一例。
4.社交型自媒體平臺,如微博、論壇、貼吧、QQ空間等等;
這類平臺的特點是依托于社交性,在新聞、信息、資訊等方面也有其自身優勢,即時性和關系引導是一般的大媒體難以比擬的,微博就經常成為新聞第一時間的來源。
5.垂直型自媒體平臺,如知乎、豆瓣、鈦媒體等等。
這類平臺的特點是小眾化、專業性強、標簽明顯,關注這類媒體平臺的目標群體目的性很強,意見領袖有很強的話語權,十分適合圈層營銷。
自媒體平臺還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舉。以上這五大類是時下主流自媒體平臺的縮影,所舉例子也是當下較為流行的平臺,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特點有選擇性的進行申請入駐。當然,選擇平臺進行入駐只是第一步,自媒體運營還有很多內容,敬請關注后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