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每天上培訓班,到晚上7點左右。7點之前有些空余時間,我就在樓下的大街來回溜達,充作健身時間。最近,一家規模挺大的書店在附近的商場里開張了。書店規模不小,似乎還是家挺有名氣的全國連鎖店。門楣做得也漂亮,往里望去,空間敞亮,裝飾典雅,商品擺放有致, 是個好去處。
書店的布局確實也十分別致,錯落有致的書架上整整齊齊摞著書。走到盡頭,還有一個挺大的咖啡店。三兩客人一邊喝咖啡,一邊低頭翻書,氣氛休閑又高雅。
翻翻擺在顯眼處的書,都是市面上的暢銷書,大部分在亞馬遜電子書暢銷排行榜上能找到,裝幀精美。內容有心靈雞湯,勵志干貨,也有大熱網絡小說,恐怖玄幻,懸疑推理,名家名作,種類十分豐富。
但是,認真回想起來,似乎很多年沒有看過令人印象深刻的書。我有一個kindle,每逢長假之前,下載些書存起來,假期里得空翻翻,假期結束便束之高閣,即使沒看完也不會再有看下去的念頭。但是,我很清楚地記得,在人生前二十年,每逢讀到一本好書時那種全身心沉浸入書本的感覺,完全可以用魂不守舍、魂牽夢縈來形容。
小學五、六年級時男孩子們會把金庸武俠小說帶到學校里來炫耀。五年級鄰桌男孩子帶來了一本《天龍八部》。年紀小小的我,面對這樣情節離奇的小說,完全沒有抵抗能力。悲催的是,直到翻完最后一頁,我才發現這只是第一冊……
直到上了高中,我才陸續搞到了金庸武俠小說的其余書籍。那時網絡尚未出現,書店的書貴,買不起。幸好,街上有租書店,店里金庸古龍溫瑞安并不鮮見。雖然金庸古龍的書經常零零落落, 但經常去跑跑,還是能撿漏的。于是我把這些早已翻得毛邊的舊書借回來,夜以繼日地看,看完還掉繼續借。書來之不易,讀起來就格外津津有味。
租書店里和金庸古龍武俠小說并稱為“租書店之王”的是瓊瑤的言情小說。那時候,瓊瑤還是瓊瑤阿姨,阿姨娓娓道來一個個感傷的三角戀故事,文筆細膩清新,讀完悵然而回味無窮,很是吸引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小姑娘們。不夸張地說,瓊瑤阿姨的言情小說,至少影響了整整兩代代姑娘的擇偶觀,女孩子們都幻想著遇上那個身材高瘦眼珠黝黑神情憂郁的年輕小伙兒。
《紅樓夢》和《西游記》是上小學時的當家精神食糧,而且吃飯時一定要翻翻,尤其《紅樓夢》中姑娘們的歡聲笑語、服飾打扮和精美食物,簡直是我的佐餐佳肴。
還有《福爾摩斯探案集》,離奇如《巴斯克維爾的獵犬》、詭異如《斑點帶子案》,搞笑如《紅發會》,情節雖然離奇,讀起來卻極之酣暢,沒有任何晦澀難懂的感覺。
九十年代的風氣似乎比現在要開放。高中和大學時期校園流行國外文學作品,《戰爭與和平》、《簡愛》、《三個火槍手》、《呼嘯山莊》、《飄》……這些書讓我這個小城長大的姑娘見識到了這個世界上廣闊的社會歷史風貌,比如《飄》里有殘酷的戰爭場面,還有面對戰爭普通人的無助慌亂,另外《呼嘯山莊》中曲折激烈矛盾重重的愛情,和十幾年后的《白夜行》竟然有幾分相像,《簡愛》中對英國鄉下農村風景的描寫也很讓人神往。
大學畢業后那幾年,因為業余時間當起了網絡寫手,需要查些資料,加上工作有了收入,買起書來就變得肆無忌憚起來。恰好單位附近有家很有名氣的書店,于是下班就往那里跑。現在家中的藏書大多是那時購置,比如《脂硯齋全評石頭記》、《萬歷十五年》、《潛規則》、《帝國政界往事》、《中國服飾史》,等等。
許是從小看的故事多,長大后腦袋里就裝滿了光怪陸離的念頭,以至于編起故事居然有些小天分。那篇作品很受讀者歡迎,當時點擊率就過了好幾百萬,且如今還掛在某網站的首頁作為優秀作品供人悼念。對,悼念,因為個人原因,我拋棄了那篇已經寫了四十萬字的作品,躲了起來,干起來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文學之路到了巔峰后斷崖式下跌到了谷底。
為了讓工作顯得更專業,我把大量的時間用來研究會計、法律知識,后來倒也學有所成。然而,有熟悉我經歷的朋友笑說,全世界的會計法律專家不計其數,不少你一個。但是某一部作品,只要你不寫,我們此生都無緣得見啦!
這幾年工作逐漸走上正軌后,我又計劃著重新開始說故事的夢想。然而,腦袋里離奇曲折的故事已全然不見,而是大量充斥著公司戰略、長期股權投資、盡職調查、犯罪構成、具體符合說、法定符合說等。
一個失去了寫作靈感的人,是寫不出好的作品的。事實上,我不僅失去了寫好故事的能力,也失去了欣賞好故事的能力。沒有任何一本書能讓我地讀到最后。有時我想,失去就失去吧,做一個頭腦冷靜的專業人士也很好,一切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去他娘的天馬行空的想象!那是不專業、不靠譜的神經質人士干的!
但是這一年,我愈加懷念起那些時刻:看到一本有意思的書時,激動得渾身發抖;或者,寫了一個有趣的情節,引起眾多讀者共鳴爭相在文后留言;甚至,就在十年前,那個不怎么專業還略有些神經質的年輕人的生活是充滿陽光的,并且對明天充滿期待。
然而,這個經受了十數年粗糲生活考驗的年輕人,終究變成一個頭腦冷靜、目光犀利的中年人----雖然不再神經質,卻也不再對明天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