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商業和投資感興趣,今天之后的內容更像是一個初版的非正統指南。
市面上正統指南已經夠多了,而在學習上我一直堅信興趣和動力之上,我們邁出腳踏進一個領域,如果不是被逼的,一定是被什么吸引了,因此我列出這些吸引了我啟蒙了我的文章,看看他們是否也能吸引你。
6 《美團阿里,華山論劍》:這篇講的是如何識別市場規模。即使頂級如餓了么和美團創始人,在外賣市場到底有多大、還有多少機會上也有很多分歧,那如何識別這個分歧?美團的切入點是,在其準備進入外賣市場前,1)意識到外賣市場的巨大潛力;2)扒了核心player餓了么TOP銷量城市的list,看到排名第五的竟然是福州(按經濟能力頂多排到30位),從而意識到在此之前有至少25個城市的潛力是沒挖掘出來的,也就是對手不上心的。從而明確了目標,進行精準打擊和占位。
7 《對一家公司「本質的分析」是如何影響其估值與回報的》:這篇是講麥當勞的,曾經的麥當勞一直被當做一家餐飲公司(也就是被低估了),直到有一天,一位投資人看到說,麥家的利潤里,只有3成是自營餐廳貢獻,剩下7成都是地產出租和品牌加盟貢獻的,自然它的估值空間可以大大抬升(自古靠資產賺錢的持久性比靠勞動的來的要穩得多)。這個方法并不難,但這個認知的顛覆非常有意思。
8 附一個橋水對瑞幸的做空:橋水近來剛做空了瑞幸咖啡(其實報告不是橋水寫的啦),如果是你,是只看做空這個結論呢,還是會感興趣他是因為什么而做空嗎?你覺得它的論證框架靠譜嗎?它的真實性如何(譬如樣本量)?你覺得如果這個報告是個工具,作用是打擊瑞幸股價的話,它的組合拳會是什么(譬如好的窗口期-正值管理層減持、面臨的質疑多、股價也在下行)?又或者,如果你不感興趣做空,你會從中汲取一些養分嗎(譬如一些有意思的數據,填充到自己的知識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