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緣起
1.1 結緣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這四個字一定是從堅果姐姐那兒聽來的,為什么我敢如此肯定?堅果姐姐十分注重學習,也是易仁永澄等大佬的迷妹,這些人名、這些詞兒自然聽她提過千萬遍。一開始我沒有很當回事,聽讀音以為是“簡氏閱讀”,就如某氏家訓、某氏宗法,心想大概是姓簡的一位先生自己發明的什么閱讀方法吧。聽聽好像又是“簡式閱讀”,簡單的閱讀方法?閱讀這么神圣的事情,絕對不能簡化,年輕人的人生怎么能只想著走捷徑呢。
真真正正想要去弄懂“檢視閱讀”的概念和方法是在有一次(大概是今年1月初)堅果姐姐說她面對內容很多的政府報告的時候,她會習慣性使用檢視閱讀。這句話我立馬聽進去了,要知道一份完整的材料動輒十幾、二十幾頁,大小標題、層次多,涉及的內容(經濟、統計、基建、民生等)又很廣。我一個道行極淺的小豆子,圈圈劃劃,反復看了幾遍,也沒個概念,看了前面,忘了后面,很是崩潰。
于是聽到她這么我,我立馬追問:“這么神啊,那究竟什么是檢視閱讀?”
堅果姐姐嗖嗖地發了我一個網頁,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的領讀共讀網站,整理了共讀過程中產生的資源。才發現學習的天地是如此的廣闊,這么多優秀人都都想著變得更aggressive,是的,我也入坑了。《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說到檢視閱讀是閱讀的第二層次,同時大神也帶領大家用檢視閱讀法閱讀這本書。
1.2 結緣《好好學習》共讀活動
像我這樣自學能力弱的人特別需要好的導師、小伙伴一起學習。正為錯過一年前的共讀活動而惋惜,就在公眾主頁上看到了《好好學習》的招募活動。我很高興,又很忐忑,我能跟得上進度嗎。群里討論的熱火朝天,感覺大家都很專業,而我對個人知識管理的了解只是個門外漢。堅果姐姐特別支持我參與這個活動,說等預購的書來了,就送我一本,以此鼓勵著我。
在農歷春節前,永澄大神終于開課了。第一階段,他用檢視閱讀五步法帶我們過了一遍《好好學習》這本書。第一步如何、第二步如何,永澄大神親身示范,我對新鮮事物的掌握速度很慢,但這樣“手把手”的教法,我很受用。
2.刻意訓練必不可少
要想真正實現閱讀速度與理解力的全面提升,刻意訓練必不可少。就像女明星為了更上鏡,在練習笑容時,嘴里都要咬著一根筷子找感覺,反反復復,直到臉部肌肉麻了,加深肌肉的印象。長此以往,看到鏡頭,條件反射地露出8顆牙齒作微笑狀。
我想,光知道檢視閱讀五步法的概念是沒有用的,還需要自己實踐這個方法,把別人的變成自己的,從而把自己的方方面面都打通。
我,也要努力跟緊大部隊啊。
3.檢視閱讀《好好學習》一書
再一次翻開成甲老師大作,靜下心來開啟第一次刻意訓練。
3.1 看包裝
3.1.1 書名——好好學習 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3.1.2 類別
一般會在條形碼附近標明,本書沒有特別標明,圖書在版編目數據寫了思維科學指南
3.1.3 作者——成甲
3.1.4 書封
脫不花作序,
羅振宇、萬維鋼、李笑來、小馬宋推薦,
脫不花、萬維鋼、小馬宋、李笑來、彭小劉、戰隼、易仁永澄寫了小書評。
3.1.5 出版——中信出版集團
3.1.6 印次——2017年2月第一次印刷
3.2 看整體
3.2.1 目錄——一級標題有4個,下面分別有若干二級標題,有案例分析
3.2.2 目的——把底層規律用到自己工作生活中
3.2.3 目標——掌握、發現、應用臨界知識,以提高認知優勢
3.2.4 受眾
(1)不了解什么是知識管理或者還看不到宏觀層面和底層認知的學習者
(2)已有知識管理經驗的人
3.3 看細節
3.3.1 關鍵詞
——掌握、發現、應用臨界知識
永澄老師把它概括為臨界知識的道術器用
3.3.2 誠意度
——誠意滿滿!
這本書是成甲老師將自己這一階段關于知識管理的所有認知的一個毫無保留的展示。
3.4 下判斷
3.4.1 價值
工作已有兩年半的我,自認為不是一個不努力上進的人。
工作上,盡管從各方面展開學習,例如多看別人的文章、多聽同事間的流程交談,但是無論是之前的職業還是現在的,總感覺不得章法,收獲頗少。學書法、學西點.....平時也一直想要充實生活,可無論學什么都感覺掌握的速度比別人慢。比如說做餅干這件事,基本上第一步都是要糖粉和黃油揉搓,我記筆記,反復操作幾次后,才沒有將糖粉、黃油和低筋粉、雞蛋的步驟搞錯。笨鳥先飛,于是我花了更多的精力。又例如上岸考試,結果也不如人意。我好像只是感動了我自己,嚶嚶嚶。
直到看了成甲老師發書前的一篇文,我意識到了可能是沒用對方法,十分迫切非常渴望擺脫低水平勤奮,想要提升個人知識管理。所以這本很適合我當下讀。
3.4.2 閱讀時間
永澄老師建議:
15-20min 粗閱讀
1天 找關鍵詞
1周-2周 形成關鍵詞之間的關系和表征
3.4.3 閱讀方式——粗閱讀+精讀
3.5 粗閱讀
正文行距很寬,看起來舒服,不傷眼。
不難找到,臨界知識就是經過深度思考后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成甲老師在書里是這么定義這個核心詞匯的。我猜想是不是有些類似于數學公式的文字再演繹。粗看后,我覺得本書最后一章是重點,知道得再多也得會用,是不是,要不然又要印證那句話了“知道這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前面說這么多也是為了這章節鋪墊的,它主要講應用,并用案例進行佐證。
在接下來的閱讀中,我很關心到底哪些知識值得學,復利效應、概率論、黃金思維圈等7個核心臨界知識到底是什么,以及我能怎么應用,究竟能不能提升我自己的知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