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拉近空間距離的不僅是虛擬的網絡,還有現實世界里的便捷的交通網---從甘南到西寧只有五個多小時的車程。適逢周五聚禮日,東關大寺人山人海,連個跪拜的地方都沒有,大寺內那個網紅解說員也是看不到了。東關大寺始建于明朝,是中國西部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是全國聚禮人數最多的清真寺,沒有之一。在西寧還有藏傳佛教六大格魯派寺院之一的塔爾寺。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兩大著名的寺院各自平和地存在于同一座城市,在國內也是絕無僅有的吧,正如有人所說,西寧是“信仰之城”。
西寧,取“西陲安寧”之意,是個移民城市,據說先后移民人數有百萬之多,外來人口的進入提高了本地人群的整體素質,注入了外部的新鮮血液,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交融和發展,例如青海大師級詩人昌耀本是湖南桃源人(類似的寧夏還有張賢亮,為什么甘肅沒有類似的人物呢?我想是不是都死在夾邊溝了?)。我問:西寧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如何?一位土著的西寧人說“那伙諧(和諧)得很吶”。近代的西寧被“西北王”統治多年,留下了歷史包袱。我想,今天的和諧應該歸功于移民政策,少數民族人口被稀釋,近二分之一的移民群體已為這個城市奠定了穩固的政治基礎。
親戚在西寧成功創業,業績喜人,糕點銷售覆蓋西寧及周邊縣區。技術創造了價值,汗水凝結了碩果。
說起青海湖,我常有疑問:到底是海還是湖?見了青海湖才發現:青,是視覺感受;海是呈現出的恢宏氣勢;湖,是學名,是地理學科的準確定義(類似的海湖難辨的有“尕海湖”,當然二者不在一個級別上。還有冶力關的冶海,命名上很奇怪:在漢語體系里叫“常爺池”,是一個關于男人的池;在藏語世界里叫“阿媽周措”,又是一個關于女人的湖)。青海省在地理命名上有海東、海南、海西之說,都是以青海湖為參照定方位的。在對青海湖的認知上,“海”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說,理性的科學有時也要不得不屈從于人的感性體驗。
青海湖人多車多,官府的售票處門票貴得嚇人,沿湖邊牧民設的進口二三十就放行了。在旅游景點的人們圖歡的在圖歡,圖財的在圖財,大家都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