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準備造反了!
1399年6月,面對朝廷“削藩”的壓力,朱棣決定揭竿而起,壓上全部身家性命,賭一下九五之尊的寶座。正式動手之前,他舉行了一次盛大的誓師儀式,麾下全部武將和謀臣都參與了。豈料人算不如天算,中途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波折。
原本好好的天氣,說變就變,一時間風雨大作,房屋上的瓦片,被吹得七零八落。在場的武將和謀臣,一個個驚恐不已,面如土色,現場議論紛紛,甚至出現了騷動。
要知道,當時的人非常迷信,而造反是刀口舔血,一不小心就要掉腦袋的,還沒有出師,老天爺就來砸場子,這實在不是什么好征兆。
一向沉穩的朱棣,心中也產生了不祥預感,當場愣住了。關鍵時刻,謀臣姚廣孝挺身而出,大聲吼出了一句前無古人的話。
“真龍飛天,一定有風雨相隨,如今瓦片落地,大吉大利!”
現場騷動立刻停止,朱棣也恢復了鎮定,誓師大會重新變得熱烈莊重,達到了鼓舞士氣、凝聚人心的作用。
那么,這句話的效果為何如此神奇?
答案是四個字:因勢利導!
既然在場的人迷信天意,那么,姚廣孝的話就是告訴大家,我們起來造反的這一刻,就是真龍飛天的開始,完全是順應天意。如此一來,便化不詳為吉兆,自然能夠穩定人心,鼓舞士氣了。
教育孩子,也應該學會這一招!
一個朋友的孩子特別喜歡追星,是許嵩的腦殘粉。為了許嵩,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一動不動地在機場守一天。為此,也浪費了不少時間,對學習也產生了影響。朋友大發雷霆,每次都是粗暴干涉,非打即罵。結果,非但沒有改變孩子,反而極大傷害了父子關系。孩子見到他,就像老鼠見到貓,身上瑟瑟發抖,眼神中卻閃爍著不滿甚至仇恨的火花。后來,孩子一天天長大,兩人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最后竟然勢同水火了。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倘若朋友能轉變觀念,因勢利導,結局肯定不會這樣!
孩子追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作為成年人,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因勢利導,為孩子找到優質的偶像,并挖掘偶像的閃光點。許嵩從一個小鎮青年變成一線歌手,可算是屌絲逆襲,成長經歷本身就很勵志。另外,他才華橫溢,譜曲、作詞都有一套,再加上外形帥氣,陽光俊朗,都可以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若能好好引導,孩子的成長,肯定也會變得更加順暢。
這是我反復向朋友灌輸的一個觀點,雖然未被認可,但我一直篤信,矢志不渝。作為老師,我也堅信,這個觀點可以推而廣之。
經常被一些家長問一個問題:如何讓孩子喜歡讀書?每一次,我都會先反問一句:孩子有什么興趣?獲悉答案以后,再給出我的回答。
因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種獲取知識的本能,而讀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本能的驅動,會讓孩子喜歡讀書的。只是,在應試教育的桎梏下,這種本能逐漸被壓抑,甚至消失在內心深處——讀過太多呆板的書,就好像總吃幾種不合口味的飯菜,時間久了,不僅感覺寡然無味,而且看到就想嘔吐。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換口味。從興趣出發,因勢利導,讓孩子先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書,養成愿意讀書的習慣,才是逐漸恢復和激發原先本能的最好方法。
可是,很多家長并不認可這一點,反而擔心,讓孩子讀“閑書”,非但無益,還會浪費時間。卻不知,越逼著孩子去看“正經書”,倘若已無興趣,效果往往只會適得其反——可能到了某一天,孩子就真的不愿意再看書了!
當年大禹的父親治水九年,處處堵塞,結果一事無成,身死名滅。大禹吸取父親的教訓,疏通河道,因勢利導,最終疏浚九州,功高名震。教育孩子與治水頗為相似,很多時候,堵不如疏。所以,請認可并學會因勢利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