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都離不開經濟學,這次晨讀分享了其中五個:怎樣選擇健身卡以及搬家、送禮物、家庭教育、財產分配的問題。
1.要不要辦健身卡?生生不息,運動/折騰不止
其實健身房最喜歡的,肯定是辦了不經常去,或者幾次后就不來了的人。
自己因為一直有運動的習慣,大概一周2-3次健身的頻率,經常也會聽到朋友問問價格,考慮是否要辦?一般情況下,我都是建議他們謹慎一些,因為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三分鐘熱度,辦了卡就不怎么去了?后續,跑來問我,有沒有朋友可以接受他的卡片.或者幾千塊辦的卡就扔在那兒。
拿自己來說一開始也是一下自己辦了2年的卡.后續有續了2年,確定自己有這個習慣了,就辦了張5年的(還剩三年).
我一般建議他們是可以看看團購有沒有月卡,或者是注重推薦的次卡,如果堅持了一段時間,確定去的頻率比較頻繁,可以考慮辦年卡。
運動是好事兒,相信你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但是從經濟學上,也提醒想要運動的朋友,辦卡只是開始,后面,運動裝備,是否請私教,營養品都是不小的支出.另外,如果開始了,一定要堅持.
2.搬家問題-體力活
假設你在某小區里租了一間公寓,后來意外發現,在同一個小區有一間條件更好、租金更便宜的公寓,要不要搬家?
你是不是猶豫了?你的猶豫,是因為行為經濟學中的“稟賦效應”在作怪。
稟賦效應,是指人們希望保留已經擁有的東西,即使它沒那么好,也舍不得換掉。
其實不愿意搬,也可能是因為屋子東西實在太多了,每次搬家實在是太麻煩.
不過筆者給出的建議,理性客觀的作比較,想想利弊.例如:假設租金一個能便宜200,一年就是2400,那還是選擇更好的
(聯想)不愿意換工作,會不會也是這樣原因呢?
3.什么是完美的禮物?可能是就是走心吧
想到薛凱琪的歌里:男孩們約我一般送花,而無人能似你親手種花.
用經濟學來解釋:最小化無謂損失,最大化情感價值
什么是無謂損失-如果讓收禮人花錢買這份禮物,他愿意出的價格,往往低于你的實際花費。比如一件300塊的毛衣會被認為200塊就能買到,這100塊的差價叫“無謂損失”。
(聯想)書上說代金券是最壞的禮物,話說每天生日公司送我們的都是DQ代金券.呵呵
4.家庭教育問題
如果面對調皮的孩子?除了棍棒教育,是否有更好的辦法呢?
及時反饋,讀書的時候?如果有同學說話,然后老師就會停下來,看著他。或者是說,要么你說,我們挺你講?當然這不是什么好辦法.
小紅花的做法,印象還是很深的,如果別人都有,你沒有,其實真的是滿失落的,所以也會努力的表現自己.
(分享)我在十點課堂-劉軒的課中學到了一個方法,就是把反饋可視化,他的的女兒,上小學每天必須在7點50前到學校,所以準時出門非常重要.后來他就在一張白板上做記錄,記錄每一天出門上學的時間,如果是早出門就會用藍色的笑臉,如果是晚出門,就會用紅色的哭臉來做記號。再用線把這些日期連起來。這樣簡單明了,也能知道每天在進步還是在退步.這個方面實施了一周后,孩子明白了這個曲線代表的含義,會和他說:爸爸,我們早點出門吧,我還要笑臉.
5.財產分配問題-但愿我們不要遇到,但是遇到真的是個好辦法.
有一對夫妻因為離婚后的房產問題爭論不休,兩個人都想要獨占房產,怎么分才好呢?
這是個典型的博弈問題,克倫佩雷爾教授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雙方各自對房子的一半價值進行報價,出價更高的那個人可以得到房子,同時支付給對方一筆錢,金額是兩個報價的平均值。
如果出價過低,就只能廉價地賣出房子,出價過高,損失又太大。于是雙方都會盡可能給出一個合理的數字。
除了房產以外,任何切不開的蛋糕都可以用這個辦法分配。什么股權分割、財產爭奪,在經濟學家的眼里,只不過是個簡單的數學模型。
只能用一個字“妙”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