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這項運動已經有好幾個世紀的歷史了。瑜伽不僅能放松眼部,還能讓眼部肌肉更久敏銳。這套眼部瑜伽是為因為過度使用電腦等原因造成眼部疲勞,但是眼部總體還算健康的人設計的。但是對患有青光眼、黃斑變性等其他眼部疾病或者眼部感染的人,在做這套眼部瑜伽之前請咨詢專業醫生。[1]
方法1
眼部鍛煉
1
就像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眼部的肌肉也可以加強。要加強眼部肌肉,首先我們半閉著眼,保持住。然后可能會感覺到眼皮在顫抖,集中精力控制住顫抖的眼皮。[2]
小提示:盯著遠處的物體不動能幫你更好地抑制顫抖。
保持10-15后,慢慢地閉上眼睛。深吸氣,想象充足的氧氣正順著你血液涌向眼部,呼吸。重復吸氣呼吸一至兩分鐘。[3]
2
遠近交替,盯著物體不動,也能放松疲勞的眼睛。這里我們將介紹兩種練習方法:
1)手里握只筆,伸直手臂,眼睛盯著筆尖,慢慢地勻速將筆移到鼻尖的位置。重復練習5-10次。[4]
2)眼睛盯住你的鼻尖,然后目光移向較遠處的物體,可以是一臂遠或者是6米以上的距離,最后目光再移回鼻尖。重復十次。
自己選擇適合的目標,把視線轉移到不同位置的物體上,不斷練習。
3
向左向右看,能拉伸到控制眼睛向左向右轉動的特定肌肉。比方說,你在向左看的時候,你使用的是右眼的外直肌和左眼的內直肌。當你望向右邊的時候,用的就是左眼的外直肌和右眼的內直肌了。[5]
放松坐直。眼睛轉向最左邊,頭保持不動,拉伸你的眼部肌肉。默數五下,眨眨眼然后把視線轉回正中。然后再看向最右邊,默數五次。整個過程重復3次,記得每次間隙要眨眼。
同樣的方法,練習向上向下看,不要忘了眨眼。
4
和之前的方法一樣,往斜上或斜下方看,并保持幾秒,拉伸特定的眼部肌肉。當你向左上方看的時候,會拉伸到左眼的上斜肌和右眼的下斜肌。[6]
放松坐直。眼睛向左上方看,保持5秒,視線回到正中,再依次重復,像右上方、左下方和右下方看,每次保持5秒。整個過程重復3次。
5
用眼睛畫一個無限符號。想象你的眼前橫放著一個阿拉伯數字8,像是畫畫一樣,緩慢地移動你的視線,想象你用你的眼睛臨摹這個8。頭部保持不動,整個過程重復10次,每次間隙記得眨眼。
6
用眼睛畫圈圈。想象你眼前有個巨大的時鐘,首先看到頂端12的位置,慢慢地沿著其他數字移動你的視線。然后視線朝著反方向移動。
方法2
放松雙眼
1
按摩雙眼。按摩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是一個很好地緩解緊張和壓力的方法。首先按摩你的上眼瞼10秒鐘,然后按摩下眼瞼。
用前三根手指繞圓圈按摩,按摩時稍稍用力,[7]但要控制好力度。
淚腺為眼睛提供了大部分的淚水,按摩淚腺能刺激它產生更多的淚水,提高眼睛的濕潤度,從而放松及滋潤雙眼。
按摩下眼瞼的時候,一定要按摩淚骨,它在接近內眼角的位置。[8]
2
增加眨眼的次數。眨眼能為眼睛提供必要的放松和休息。但是因為眨眼是一個本能且不經意的動作,所以大多數的人們都忽略了其作用和重要性。有意識地增加眨眼的頻率可以緩解眼疲勞。
眨眼有潤滑眼球的作用。它不僅能幫助排除眼部異物,還能讓液膜均勻地覆蓋眼球,[9]從而緩解眼部干燥。[10]
盡量每四秒要眨眼一次,防止眼部干燥。
3
適當的休息十分重要。在用眼,特別是使用電腦之后,休息雙眼能幫助緩解眼疲勞。
試試每隔20秒盯著6米遠的物體看20秒。[11]
如果你記不住要休息,給自己上個鬧鐘。
你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盡全力睜開雙眼然后再閉上。研究顯示,這個動作可以緩解眼部干燥和疲勞。[12]
4
敷眼可以放松眼睛,方法也很簡單,用手掌蓋住眼睛,休息幾分鐘。
還是放松坐直,將手肘撐在桌子上,覺得不舒服的話,可以在手肘下面加個枕頭或者毯子。戳熱雙手(熱度能讓眼睛更加放松),合攏食指,然后分別把手掌蓋在兩只眼睛上。正常呼吸,維持此姿勢5-10分鐘。有必要的話,加個鬧鐘。[13]
如果鬧鐘響了,你覺得眼睛得到了放松,那么說明你敷眼的時長比較合適。但如果感覺還是沒有得到放松,那可以再加五分鐘,看看有沒有什么效果。[14]
小提示
如果是第一次做眼部瑜伽,你可能要花點時間每天練習。開始的時候每天做三十分鐘的眼部瑜伽,當你感覺眼睛有所好轉了,就可以加大做眼部瑜伽的時間間隙了。
用手接觸眼睛之間,一定要用肥皂和清水洗干凈手,避免眼部感染。并且,修剪干凈指甲,避免劃傷或戳傷皮膚和眼球。[15]
警告
如果感覺到疼痛、視力下降、頭暈或者其他癥狀,立即停止眼部瑜伽。如果這些癥狀一直不消失,請咨詢你的醫生。
日常的眼部護理請照舊,不管是用藥還是戴眼鏡,不要因為有了眼部瑜伽而終止。
雖然眼部瑜伽能改善視力,減少眼鏡的需要。但是其實注意休息,直接減少疲勞用眼的情況,比如使用電腦等,就能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鍛煉眼部肌肉并不能解決固有的視力問題,比如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眼(因為上了年紀而產生的視力問題)等等。同樣地,它也治不好青光眼和黃斑變性等疾病。研究顯示,沒有任何一種非醫學的眼部的運動能讓你擺脫眼鏡或者治療好真正的眼部疾病。[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