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這兩天被34歲美女在相親角遭吐槽的事件刷了屏,眾人的觀點褒貶不一,卻也揭露了一個社會現實。
“趕緊找對象,再不找就嫁不出去了……”
“和你一樣大小的都有兩個娃了,你還不急……”
“女人三十豆腐渣,男的都喜歡比自己小的……”
好似女生臨近30歲,真就成為大家所說的“郊區房”,不管時代再怎樣發展,女生在婚戀市場上始終處于弱勢。
年齡一大,就再也沒有挑選的權利,專為婚戀而生,只要不結婚就會變成眾人口中的奇葩。
在《禮記·昏義》里邊有提到:“昏(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也許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成家立業,繁衍子嗣是大多數人對人生的一個合理定位。
不可否認,結婚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而且還是一種責任。
但這不代表著我們就要放棄選擇幸福的權利,在要求人人平等的時代,怎么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就不可以了呢?
每個人都想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可真要肩負起家族延續的重擔,也不如想象中的簡單隨意,因為我們都是個體,都有獨立選擇的權利。
我們決定結婚,不能是因為年齡,因為社會言論,亦或是因為周遭逼婚的壓力。
對于婚姻,我們要做到一個人可以過的很好,而兩個人在一起,你讓我有了家的感覺。
我們走進婚姻的人,不僅僅只是合兩性之好,繁衍子嗣。
更重要的是因為可以活出幸福的模樣,可以活出自己。
- 02 -
同樣這幾天刷爆屏的還有考研名師張雪峰在奇葩說里的言論。
“婚期定了,人沒定”。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他的言論是一個現實,也代表了這個社會上很多人的心聲。
好像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已經無關情愛,只關責任。生活已經不是自身能抉擇,而是被要求服從眾人眼中應有的現狀來過活。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他的觀點也極其類似于張雪峰老師,只是沒有那么極端。
“ 你就別挑了,能過日子就行。我和你嫂子要不是因為年齡在這,我們都不會選擇對方,現在不也是好好的?”
到了一定年齡,也許我們是出于孝道,也許是出于責任,不再將自己感覺放在第一位上,開始學會了承擔。
可是人生路何其漫漫,對于婚姻而言,不能僅僅作為一項任務,一份責任去對待,更重要還是婚姻的品質。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有千千萬萬種的緣由??墒窃谖铱磥恚罡镜氖莾蓚€人之間欠缺愛和溝通。
生活本來就是極其簡單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在雞毛亂飛的生活里,沒有感情基礎的兩個人在這種環境下去碰撞、磨合,其中會出現的矛盾不言而喻。
如果每個人走進婚姻的初衷如果僅僅是因為責任,那就多接納包容對方一些,讓世界多一點美好的婚姻,少一點不幸。
- 03 -
在奔三的路上越來越近,不可避免的我也加入了被催婚的大戰。
大年初二就被老爸數落的一無是處,說不傷心,不難過是假的。
也許因為兩輩人時代不同,觀念不同,對生活、對婚姻的定義不一樣。
我很理解父母的焦慮,也理解所說的為我們好,他們迫切希望自己的兒女過上平安喜樂的生活,畢竟這世上再沒有比爸媽更愛我們的人了。
可即便如此,我還是不想在婚姻這件事情上將就,因此而錯付一生。
之前看過一位作者的文章,她說在婚姻這件事情上,永遠不會逼迫自己的女兒。
她不愿自己的女兒糊里糊涂地走進婚姻,產生結婚的念頭,是為了愛,為了那個真心喜歡的人。
電影《剩者為王》里,如曦爸爸和白醫生說起對女兒的期望:
她不應該為父母結婚,她不應該到外面聽到什么風言風語,聽多了就想結婚。
她應該想著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的結婚,昂首挺胸的,特別硬氣的,憧憬的,好像贏了一樣,有一天帶著男方出現在我面前,指著他跟我說“爸,我找到了,就這個人我非他不嫁?!?/p>
我覺著我都能想象的出那一幕,她比著勝利的手勢,讓我跟她媽媽看,那表情多驕傲啊。
你看我都真真切切的想到了,那我有什么理由不真真切切的等她實現?
那天什么時候到來,我不知道,但我會和她站在一起,因為我是她的父親,她在我這里,只能幸福,別的不行。
不得不說,每次看到這一段都會飆淚。全天下爸媽對兒女的期望,不過是盼其生活會幸福。
只是他們在歲月面前變得焦慮,就倉促了時間。
希望所有快要邁入大齡的姑娘們,依然可以堅守信念,堅信自己會遇到喜歡的那個人,繼而特自豪的對全世界說:“看!這個人我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