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三十而立。如今年齡已奔向四十,卻仍未立。雖說事業無成,可兩鬢已有白發生,仔細照照鏡子,心理打了一個寒顫。頓感時光匆匆,人生之路幾近一半,除了眼角的皺紋和鬢邊的幾根銀絲,自己的生命仿佛沒留下任何影子。時光如水,歲月無情。
子曰:四十而不惑。雖未立,不惑是真的不惑了。如今知識的發展日新月異,怎么能不惑呢?實則是對人生定位的不惑,心中很少起波瀾,不在激情澎湃,規劃不切實際的所謂人生藍圖。無非就是做著日常的工作,為子女的教育父母的健康奔波著。對自己除了活著沒有更多的要求,人生四十苦來多。奔四苦旅,活在當下,活在平凡,活在庸碌。
中國人在奔四年紀多數是為家人活。既然已無壯志,何苦為難自己,以前只是一個字拼,如今要改用另一個字隨。一切的一切不要放棄努力和追求,但是也不要強求。我們普通人為社會進步做的最大貢獻無非是傳宗接代而已,服務家庭,就是一個男人的責任。感謝命運沒有讓我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否則恐怕沒有這一切生活的瑣碎,沒有一個普通人的艱辛。便也沒有了生活。
王羲之在蘭亭序中說:曾不知老之將致。如今雖不一定考慮什么是詩和遠方,卻也該總結一下到底要什么生活。首先就是無論多忙都不能停止學習,哪怕每天只是看一頁書,放棄學習時間久了,就會迷茫,思維停頓,即老矣。即便沒有了斗志,也不能消沉,萎靡。只有學習才能找到自我。再有負起家庭責任的同時,要保持心胸寬廣,遇事莫愁,從容自若。父母多病,子女教育,事業發展多維的困難,都需要自己頂住,此時意志消沉,無力應付。此時當意識到命中注定,方能心生恬淡,從容應付。得意時莫忘乎所以,失意時莫自暴自棄。
天地間,人為萬物之靈。而常常卻是庸人自擾,不能明其道。人生最難的莫過拋去功名利祿,唔知天地之道,懂得自然規律,順天應人。孔子曰:盡人事,聽天命。如今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知其意。人到四十,不可一味順承天意,也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不可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