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中,我們總會不可避免地與親人、朋友、同事發生或大或小的摩擦,甚至上升為激烈的沖突。
我們總是會苦惱如何去解決與他人的沖突,從而使自己與他人和諧相處。
其實我們每天都是在產生問題,解決問題的中進步的。
想要更好的解決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為什么會有這個問題產生,也就是為什么會有沖突。
從心理上說,沖突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但卻用不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甚至是發泄出來的,所以就與對方發生了沖突。
其中生活中最常見就是與家人之間的沖突。
我們都會注意到一個常見的現象,或者說我們自己也會這樣:我們對待外人(陌生人或者不熟悉人)總是會客客氣氣,彬彬有禮。但對自己的親人,時不時就會橫眉冷對,肆意發火。
究其原因就是,一是,家人是安全的,再怎么發火,家人經常會忍耐,會包容;二是,在外面受了委屈,無處宣泄,只有發泄在親人身上。
但其實這樣的做法是打錯特錯的,如果感覺家人安全,就肆意發泄情緒,時間長了,也就沒有所謂的安全了。
那么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呢?很簡單,既然知道情緒的來源是自己的需求尚未滿足,
那就好好去表達需求,讓對方了解自己的需求。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比如,老公下班回到家,一推開門就開始抱怨,孩子的玩具到處都是,桌上的東西擺的亂七八糟的,昨天才拖過的地又臟兮兮的。
和孩子玩性正濃你聽了會不會立刻來火。
然后就會嗆嗆起來,最后升級到激烈爭吵。
到第二天你才了解到,他是在單位與同事發生矛盾,無處發泄,回家就開始抱怨,發泄情緒。這時你后悔不已,心想,早知道他受了委屈,我應該去安慰他,而不是去吵架。
如果任何一件事情,我們都要求自己有如此強的洞察里,那就對自己太苛刻了,有時也很難做到。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我們要擅于去表達,并用正確的方式去表達我們的情緒。
如何做到呢?
比如,剛才的例子,老公回到家就可以說,今天我過的太郁悶,一點也不順心。這時你就會問發生什么事了嗎?你會聽他訴說,并給予安慰。這樣才會有良好的溝通,而不是一回家就抱怨起來。
他沒有滿足的需求就是:需要宣泄他的不快。他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出來,你知道到了他的需求,并滿足了他的需求。因此他的不快就會煙消云散,不會牽連其他。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不能苛責對方不理解我們,我們需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樣才更有利于彼此的溝通和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