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那些關于漂泊的文字,似乎對“漂著的青春”充滿了無奈。
其實,漂著的我們,其苦,也幸福。
我們總是對故鄉的人說:
你不知道!大城市,堵車、競爭、房貸、壓力……那些掛在你們嘴上的文化生活我們并沒有多少時間參與……真的沒意思!
很多時候,在各種困難時、在回家團聚之前,我們又總是咬牙切齒地對自己說:這次回到故鄉,我真的不回來了。
有些人,確實回歸故里。然而,更多的,又重返大都市,繼續我們苦樂兼而有之的漂泊人生。
想一想,漂泊是我們主動的選擇,何須抱怨。
漂泊者自有一種最大的幸福——
有一個思念可以實現,那就是回家團圓;有一個地方可以牽掛,那個地方就是故鄉。
每年春節之前,北京向四面八方的火車票比任何商品都緊俏,因為有太多太多的游子要回家過年。有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說:很是羨慕那些能夠回家過年的人,他們的生活因流動而多了幾分滄桑,他們的生命因流動而富有彈性。
故鄉是什么?理智的漂泊者說:所有的故鄉原本都是異鄉,故鄉只是祖先遷徙的最后一站。然而,沒有人能剪得斷鄉情。德國人認為,你出生的地方是你的故鄉;也許,你童年或少年,記憶最深刻的地方,是你的故鄉;但是,最根本地,父母在的遠方,就是你的故鄉。
即使是夏季,也有干燥清爽的微風佛面,是的,這就是故鄉的空氣,故鄉的感覺;當我在大姐家吃燜餅,在二姐家吃抓飯,在三姐家吃揪片……維吾爾族小販香噴噴的烤羊肉串讓我吃出了故鄉的味道。
靜夜觀天,一彎新月下繁星點點,仿佛伸手可及,這是困于高樓鬧市的我久別的景致,讓我體會著故鄉的清新。
漫步小城,不斷會遇到同學、朋友、同學的朋友、朋友的親戚……所以你隨處可見站在街邊寒暄的路人,讓本來清靜的街巷驀然活躍起來。在繁華喧鬧的京城,你在街上看到的只有陌生人的冷漠、焦慮、緊張的表情。街道雖然喧囂,心靈無邊寂寞。
也許,對一個游客來說,只是最普通的一棵樹、一幢老屋;在歸鄉的游子的眼中,它們卻像被哈里·波特的魔杖點化,變成了會唱歌的精靈,唱出一段童年,一個故事……
那讓游客倍感蒼涼的浩瀚沙漠,給歸鄉的游子帶來的,卻是幾多思念。懷念媽媽煮的濃濃的奶茶,懷念爸爸將他曾經的風雨歷程娓娓道來……故鄉總是牽掛著我,還為看望,永遠守護邊疆的父親、母親。
如果沒有漂泊,又何來對故鄉的思念。不論行走多遠,漂泊多久,對故鄉的思念,淡淡的,有點憂愁有點甜,其實是你最幸福的感覺。
(藝游味境-書香云舍版權圖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