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教練
【一】
高中的時候,我所在的班級是重點班,里面匯集了許多從市區和各縣選拔出來的優等生。對于一個高考大省的學生而言,高中的三年可以說是學生時代最拼的三年了,但是我發現,同樣是優等生,大家對學習的努力程度卻完全不同。
當時我有個同班同學,大家都叫他孟主任,因為他作風老派,博學多才,智商奇高。
孟主任從不會表面上裝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背地里挑燈夜戰,試圖讓同學們驚嘆于自己的智商,因為他的周末真的基本上都在網吧度過,并且就算晚自習全部用來睡覺,也能夠解答一直在奮筆疾書的同桌的疑問,屬于真正的天才少年。
而他的同桌阿進,雖然每天都十分刻苦,甚至利用課間的10分鐘休息時間埋頭苦學,成績卻一直不理想,還要經常靠孟主任指點。
孟主任不僅領悟能力極高,知識面還很廣泛,經常會在和我們閑扯的時候聊到歷史、哲學、宗教、文學,或者游戲、卡牌、電影、動漫,往往在他和我們滔滔不絕的時候,阿進一直在旁邊默默做著習題。
印象最深的是高考前10天,全班都在進行緊張的自由復習,孟主任卻有一半的時間都耗在網吧里打游戲。而當最終考試成績揭曉的時候,他的分數居然比阿進高了50分。
后來阿進選擇了復讀。
凡是在高考大省讀過高中的人,是絕對不會想要去復讀的。再次走上考場的巨大壓力,落后于同期同學一年的心理狀態,奮筆疾書后依然毫無進步的成績,都會把人逼瘋。只有擁有極強的意志力和好勝心,能夠忍耐寂寞,直面壓力的人,才會選擇復讀。
經過一年苦讀,阿進想清楚了很多事情,心境也更加平靜。最終,阿進通過復讀,花四年的時間完成了孟主任只用三年所取得的成績,考上了重點大學。
我曾經問過他,為什么一定要復讀?
他回答我說,因為對自己不滿意,因為想去更好的大學,學到更好的知識,看到更好的風景。同時他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二】
站在今天的視角看,當年的高中和同學們多么像這個社會和處于這個真實社會中的我們。
有些人家境好,從小受到精英教育,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便能夠凌駕于我們的多年努力之上,不僅如此,他們還了解許多我們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對我們感到陌生的東西談笑風生,就像孟主任。
有些人出身卑微,從小自力更生,艱難生活,他們想要進步,想要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想要過得更好,都只能通過自身有限的天賦與資源,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努力,就像阿進。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女生雖然很努力地工作與生活,卻無論是工作還是愛情都不如她的一個同學,這個事實讓她忿忿不平,郁郁寡歡。
的確,我們上的同樣的高中,聽的同樣的課,為什么他可以上重點大學?
我們一起打過游戲,一起踢過足球,為什么他可以找到好工作?
我們在同一個重點大學,我做的實習看的書不比他少,為什么他一畢業就進大企業?
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從個體角度來說,家族基因,成長環境,家庭背景,都是造成人與人之間巨大差異的原因。
但如果從宏觀的角度講,這一切又是公平的。有些人能有如今的成就,是幾代家族共同努力累積下來的結果。人家的上一代人,甚至上兩代人拼了命才換來的優勢,當然要比你一個人幾年的努力取得更高的成就。
而上文提到的女生之所以會悶悶不樂,覺得自己的努力不值,是因為她沒有意識到:
人之所以要努力,并不是為了和別人作比較,而是為了自己。
而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根本原因是,她沒有想過自己的目的,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努力。所以才盲目地和別人作比較,最后只能暗自神傷。
【三】
很多文章都談過“努力”,但很少有人在談“努力”之前,先明確“努力”的定義:努力指用盡力氣去做事情,后來指一種做事情的積極態度。
基于這樣的前提,人努力是為了什么?
為了逃離
不少像我一樣,從小城市來,去大城市奮斗,并立志要努力留在大城市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無法忍受回到自己的家鄉生活。雖然回家之后,生活壓力變小,但生活樂趣也將消失殆盡。
我和小學、初中同學基本都斷了聯系,高中同學和大學同學,隨著畢業時間越來越長,能夠聊得來的也越來越少。我無法忍受回到家鄉,過起一眼能夠看得到頭的生活,滿足于和以前的同學一起吃飯喝酒打麻將為樂。
我厭惡走街串巷,和各種遠房親戚聊著毫無意義的話題,浪費著自己的時間,還無法使別人滿意。
我厭惡被各種善意的關心搞得心神不寧,被所謂的“我們都是為你好”扭曲了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所以我只能選擇逃離,逃離到大城市。在這里我能夠不斷學到新的知識,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可以一直成長。我能夠認識更多有趣的人,結交層次更高的朋友。
這里生活便利、能第一時間看展覽,看話劇,聽音樂會,接觸最前沿的物質和文化。
我知道自己的想法很功利,但這就是我目前努力的原因。所以我從來不會和其他比我混得好的人比較,如果我沒有實現目標,是因為我做的還不夠。
為了認清自己和世界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朋友,我們學生時代都很迷茫,有些到現在也依舊沒有想清楚自己究竟應該做什么,自己未來的路應該怎么走。
試想,如果一個人不了解自己適合做什么,擅長做什么,對什么真正感興趣,對什么絕對無法接受,他怎么能夠合理規劃自己的未來,掌控自己的人生?
很顯然,光思考不實踐是無法真正認清自己的。
于是我們努力嘗試各種各樣的事物。
于是有人知道了自己不適合做銷售,適合寫文字。
有人知道了自己不適合做人力資源,適合做金融。
有人明白了內向的自己也可以交到很多朋友。
有人發現了口吃的自己也能做演講,做電臺。
……
很多時候,當你真正努力過,你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樣。走另一條路線,開始雖然艱辛,風景卻更美;一天工作了12個小時,發現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克服恐懼對欺負自己的人迎面還擊,摸清了自己和對方的底線……
然后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愛上一件事不是因為我們的興趣就是它,而是因為我們通過不斷的努力,終于在這件事上取得了成就,收到了正面的反饋,于是我們越發地欣喜,也越發地愛上了做這件事。
為了不后悔
我的一個同事,原來在武漢從事醫藥銷售,后來因為喜歡廣告,從武漢來到上海,從廣告AE開始做起。
他剛來上海的時候工資很低,住的地方離公司也很偏,因為并非廣告專業畢業,許多廣告的相關知識他都完全不懂。因為怕試用期過不了,他隨時帶著筆記本,不論是設計、文案還是策略相關的知識,他都逢人就問,并一一記錄下來。
后來他由AE轉向做策略,便利用一切時間看參考案例,看各種廣告相關書籍,經常加班到凌晨一兩點甚至通宵也一定要保證產出品質。這些沒日沒夜拼搏的日子,讓他飛速成長,成為公司的核心人員,薪水也翻了幾番。
如果沒有這些努力,也許當初他根本過不了試用期,也許他還是個默默無聞的AE。
他說,有些事現在不去拼一把,總有一天要后悔。
【四】
有人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有人想讓自己的家人過上好的生活,有人追求精神上的自我滿足……這都是我們努力的理由。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在努力生活,努力也不是生活唯一的出路。
這本身就是一條不好走的路,所以如果不想努力,就不用勉強自己。
一旦你踏上這條路,在到達目標前,你要承擔責任,你要忍受折磨,你要直面壓力,有時候甚至要忍耐他人的誤解和惡意。
但當你通過自身的努力,感受著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在心中積累起“我的人生由我來掌控”的自信時,會感到異常的踏實和安定。
正是這份踏實和安定,讓你在面對突發事件的時候能夠沉著應對,面對冷嘲熱諷的時候能夠泰然自若,面對世俗誘惑的時候能夠不忘初心,真正活出自己希望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