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薩提亞的魔力就在于,哪怕我們從行動上沒有做出任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變得完全不一樣,這要歸功于覺察以及轉化。
轉化的三原則
事情是如何發生的,而不是發生了什么事。
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可我們處理事情的方式卻大同小異,因為我們有著固有的模式來應對。所以發生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如何應對的,這個應對過程就是冰山。轉化的第一個原則就是探討冰山。
不是要拿掉舊的,而是增加新的。
與舊的模式斗爭,就如同在黑暗中掙扎,掙扎了太久依然毫無進展。但是劃破黑暗,僅僅需要的是增加一道亮光。與其拼命地想拿掉自己的舊有模式,不如增加一些新的觀點、新的期待、新的感受進來。當我們能夠從更高的視角來看,選擇新的模式的時候,新的模式自然就產生了。
自由即選擇,選擇即責任。
我們存在怎樣的行為、感受、想法、期待和渴望,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這是我們的自由。正因為這是我們的自由選擇,我們就更應該為它們負責,它們都是我們自己的。
轉化的三步驟
探討每一個層次,畫出冰山
覺察永遠是改變的第一步。可以通過不斷問自己這些問題,來了解冰山:我使用了怎樣的應對姿態來應對事件?事發時我的感受是什么?我對自己感受的感受和觀點是什么?事發時我有什么想法和觀點?事發時,我對自己、對他人、以及他人對我的期待是什么?當時的情況下,內心的空缺、需要和渴望是什么?我的自我價值的瓶子是滿的嗎?
選擇一個容易轉化的層次入手,并對整個冰山進行轉化
冰山的每個層次都是相互關聯成一個整體的,任何一個層次上進行轉化,都可以撼動整座冰山。那么如何找到一個人的冰山的敏感層次進行轉化呢?前面我們有分享溝通姿態,也就是人們的應對模式,其實不同應對模式的人是卡在冰山不同層次的。我們可以通過應對姿態,找到需要轉化的層次(通常被卡住的這層轉化了,改變就自然而來)。
討好的人通常卡在感受層;指責的人通常卡在了期待層;超理智的人通常卡在觀點里;打岔的人通常卡在渴望里。如何從這四個層次進行轉化,將在后續筆記中分享。
以可以接受的方式進入現在生活
轉化完成后,我們通常能夠感受到一致性,愿意為冰山的各個層次負責,并嘗試適應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