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衫
最近在追《盲俠》,Hope man好帥啊,Gogo好萌啊,兩人CP好有愛啊!!!
原諒沉迷男色又不讀書的我,只能說出這種沒水平、沒營養的話,還好我有自知之明。
當然我也不會無聊到專門寫一篇文章描述如何不要臉的舔屏過程,畢竟這種事是不可描述的。
我想說的是其中一個案件。
故事是這樣的:有個男生從小在牛逼哄哄又不當好人的有錢老爸“打是情,罵是愛”的關懷中長大,然后他肯定就長歪了,不是長相,是心理。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他以撕蔥2.0版本的形象撩到了一個妹紙,并帶她回家,關進小黑屋,上演《五十度灰》。
后來妹紙逃跑了,過程中打傷了人,被告上法庭。該劇男豬腳Hope man當然要出來伸張正義,替妹紙打官司。
Hope man主張妹紙是因為被男生禁錮虐待導致精神不正常才傷人的。男生他爹一看,不高興了,靠,我兒子演《五十度灰》,被人知道多沒有面子,于是他就開始搞事情,綁架、恐嚇什么的,沒有一點創意。
再說男生,也不是個壞人,對妹紙挺內疚的,三番四次想去自首,結果被他爹捉回來上演《五十度灰》(什么鬼啊!)
反正結尾就是妹紙想要無罪就只能男生出來自首認罪。沐浴在社會主義光輝下的男生,最后當然會勇敢反抗他爹,承擔罪行啦,沒毛病!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他爹愛“五十度灰”,作為受害者的兒子也好這口?
根據弗洛伊德大大的說法是哪個孩子沒點戀母情結,畢竟是從娘胎里掉下來的,潛意識地想取代父親,橫豎看父親不順眼,繼而把這種悲憤轉化為模仿父親的行為和態度。所以很多時候孩子的性格都隨父親。
劇中男生從小沒有媽媽,只有他爹陪他一起長大。在他心中,他爹應該屬于既當爹又當媽的角色,才會產生這種依戀又仇恨的態度,從此變成他爹的Ctrl C+Ctrl V。
哎,實在太啰嗦了,就是想分享一下關于家庭的看法。
每個罪犯,尤其是窮兇極惡的連環殺人犯之類的,經歷悲慘的青少年時期是他們身世的標配。
雖說作奸犯科不能甩鍋給生活艱難,但這些罪犯大都是在父親酗酒、賭博、家暴,母親軟弱、棄子、離家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看來,變態的養成也是很有套路的嘛。
優生優育已經提了很多年,到什么時候才能意識到:傳宗接代是一個社會性行為,而不僅僅是性行為。
孩子出生以后,他除了是張氏、王式、陳氏···的繼承人,更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不然國家花費那么多的人力、物力修建學校、完善醫療環境是為了什么?
是為了培養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啊!祖國爸爸正在含辛茹苦地等待孩子長大成才。
有國才有家,我們先是“國人”,才是“家人”。可惜,我們幾乎花費半生糾纏在“家”的環境里,即使脫離以后,也算是個“廢人”了。
所處的90年代算是個劃時代的年代,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那是父輩祖輩窮盡一生的追求。不幸的是,對孩子的養育也到此為止。
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傳遞知識和思想教育是老師該做的事,等到孩子上學后自然而然就會了,能讓孩子吃穿不愁就是盡了自己最大的職責。
從未考慮自己的教育責任,“養不教,父之過”,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是為了讓孩子在未來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更應該讓其擁有不傷害別人的能力。
社會在變,父輩時代的需求已經“過時”了,在溫飽滿足之后,我們仍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愛。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是種遺憾,但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時候不在,長大之后才想到彌補又何嘗不是另一種遺憾?孩子是會長大的,他們需要父母的時間就是那么幾年,那幾年卻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其實,能成為先天性血緣關系的一家人是不可多得的緣分,只是很多時候,我們誤把它當作“孽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