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看100本書,那就意味著一個月看八本,一個星期看兩本,對于我來說,這樣的閱讀速度太快了。我打算看50本,一個星期看一本就行。
最近在看劉心武的《鐘鼓樓》,看書的同時也看電視劇。講的是1982年住在鐘鼓樓旁邊的一個四合院里的事。
距離現在只有35年,可是整個生活大變樣兒。平房,蜂窩煤,結婚請廚子來家做不重樣的十多道菜,卡帶錄音機,小金表,酒心巧克力,集郵,搪瓷臉盆,塑料暖壺。
現在這些東西替換個遍,更新率百分之百,照此推論35年之后,今天的一切也都將會淹沒在時代的浩渺煙波里。
那就沒什么好執著的了,緊著自己喜歡的抓緊喜歡,別攢著勁兒也別干等著,不然準后悔。
除了東西更新了,思想、潮流、社會狀態都會改變,人造的社會比不上自然界。太陽,四季,山川,河流,總是不變的,人要敬畏自然,卻不應該拿城市生活太當回事。
一輩子太短,能為自己做的事太少。35年后就是老年人了,趁著年輕多為自己著想,看點喜歡的書,做點喜歡的事,去實現自己突發奇想的夢想,這樣才不虧吧。
當初那年代還講究和時間賽跑,后來變成了多多掌握信息,如今信息多得要命,需要的是如何篩選和取舍。
書還是要看的,但是要慢慢看,另外挑到本好書也不容易,找到了好好看,這都是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