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伙伴們一起看《哈佛幸福課》,是積極心理學的課程。積極情緒是我們都需要的一個心理狀態,它會讓你做事情更有效率,會讓你更成功,那么我們如何培養積極情緒?
“我為什么會犯這么粗心的錯誤?”
“我男朋友為什么沒以前對我那么好了?”
“我老婆為什么總是說我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好?”
“臭小子,別人家的孩子都考了滿分,你為什么才85分?”
...
是不是發現生活中,我們總是在問類似這樣的問題?工作之中,我們因為做錯了一件事,而寢室難安,耿耿于懷;我們生活中,情侶生活在以前久了,就會覺得男朋友沒有以前好了;我們家庭中,覺得老婆總是在說自己各種不好地方;我們的孩子中,總感覺為什么不如別人家的。為什么?為什么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這么多問題,為什么我們身邊有這么多糟糕的事情?
這是因為我們問錯了問題,當我們的問題是有關糟糕的事情時,我們陷入了隧道視野,我們只會去關心這些糟糕的事情。
也許,我們工作是最近做得太好了,然后一切都很順利,我們習慣了工作上沒有任何問題的狀態,然后不小心犯了一個粗心的小錯誤,但我們因為問了一個錯誤的問題,我們的視野只限制在這個問題上。
也許,你和你男朋友在一塊久了,你的男朋友那種關心,那種呵護,已經讓你習慣了,你就感覺沒有以前對你那么好了。
也許,你老婆說你這里不好那里不好,只是因為她很關心你,這是一種愛你的方式,想讓你變得更優秀、更健康。
也許,你的孩子雖然只考了85分,是他最近用心聽課努力復習的結果,而他名次也是從班上30名上升到了前10名。
其實,除了工作、生活、家庭中,我們的社會中也充斥著各種各樣報道負面事情的新聞(相比于國外,國內還算是很好的)。xxx地方發生了戰爭,xxx地方出現了航空事故,xxx地方出現了車禍,xxx幫助了老人反而被訛詐,xxx貪官貪了xxx億,xxx程序員寫代碼3天3夜與世隔絕...
這些負面新聞,讓我們感覺活在了一個糟糕的世界中,戰爭、車禍、航空事故、社會冷淡、貪官、生活壓力、房奴,這些東西,讓我們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消極的人,變得焦慮,患上抑郁。
為什么會這樣?都是媒體的原因?也不全是,媒體本身應該報道不好的事情,然后引起整個社會關注,一起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只是,我們報道好的事情太少了。其實,在這個年代,戰爭已經很少了,出車禍的概率很小很小了,航空事故也是鮮有所見,我們政府也存在很多干實事的官員等等。
好的事情,比壞的事情多。因為太多了,我們已經習慣了,所以都會去關注壞的事情。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下,從遠古發展至今,我們人類本身就會適應環境,關注環境中的變化。關注變化,它有很大的好處,遠古時期讓我們祖先能夠提前發現老虎的存在,躲避很多襲擊;戰爭時期,能夠關注到敵人的動向,從而采取對應措施;和平時期,能關注競爭對手的變化,從而采取不同的措施,避免被甩下。而適應,也是我們人類必不可少的特性,它能讓我們在喪失親人之后,經歷過一段時間痛苦后,然后重新生活,因為斯人已逝;它也能讓我們在不好的環境下,例如垃圾堆旁、地鐵旁、火車旁,照常生活下去;他也能讓我們逆境中,適應莫大的壓力,最終化危險為機會。
但是,它們也有不好的一面,讓我們習慣了身邊的親人,陪伴的朋友,甚至可能對這一切麻木,然后去關注我們媒體所報道的新聞。
身邊的親人,陪伴的朋友,相愛的戀人,和藹可親的老師,互相幫助的同事;喜歡的音樂,感人的電影,膜拜的樂隊,偉大的偶像;香噴噴的米飯,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肥而不膩的紅燒肉,滋味濃郁的湯汁,清涼的奶茶;隨叫隨到的快車,掃碼即走的摩拜,再也不會讓你找不到地方的百度地圖...
生活中,太多太多好的事情了,它要比壞的事情多的多。但,因為我們習慣了,我們不會因此而產生幸福感。除非,你哪天得了絕癥,也許你會發現親情的珍貴,友情的美好,然后感覺這個世界充滿了鳥語花香。
那么,我們如何去做,才不至于等到絕癥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
課程中提供了一個方法,那就是保持感激,每天記錄5件美好的事情,讓感激變成你的習慣,我已經做了4天了。當然,為了讓你保持新鮮感,你可以每天描述不同的事情,也可以換著方位去描述,我覺得甚至可以通過不同的語言去記錄,或者不同的修辭手法都行。
感激,它會讓你變得更積極,也會讓你更成功。而感激某個人,不但會讓你開心,也會讓你所感激的人也開心,是個雙贏的事情。所以,如果讓你去感激,你會感激誰呢?趕快想一想,然后打個電話給他們吧,如果不好意思,發微信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