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家里很有錢啊。”
“真有錢。”
后臺有幾個人這么說,之前就有人這么留言,我都沒有回。不過問的人多起來了,也省得以后再有人這么留言(肯定還會再有),今天在這里關于這個問題說兩句。
說實話,我一點都不喜歡這些留言,生活中我也不喜歡這樣的人,好像別人做一點什么事都是天時地利人和錢多,覺得自己之所以做不成,是因為沒有這些條件。
比如我寫公眾號,也認為我是留過學,去的地方多,條件好。其實到目前為止,我沒有寫過一篇關于留學生活的,我去的地方也不算多,也哪有什么條件好。關注量從0起跳,忙的時候寫到半夜,困極了還要發各個微信群推廣,以求增加那微不足道的幾個關注量。
萬事開頭難,雖然現在依然還是開頭,不過越來越懂得知足常樂,所以除了剛開始粉絲寥寥無幾,有些著急,后來破千了,也覺得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循序漸進了,細水才可以長流。
留學也是,我曾經在文章中提到過,一開始也是毫無頭緒,后來自己查資料,總結攻略,做了些筆記,打印了幾張A4紙,然后一項一項按流程去辦,竟也自己辦成了,省去了不少中介費,還意外地得到了中介反過來給的4000元。
不知道的人,也許又覺得這又是一件有錢才能辦好的事。有錢確實能辦成很多事,但不能因為別人辦成事就覺得別人就是有錢或者有資源,而自己沒錢沒資源,所以辦不成。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你愿意走,你有目的地,是不怕到不了的。
2.
我家里沒有很多錢,一般偏上水平。不過這也是我爸一步步走出來的,從最開始過年需要借200元,到現在三餐可以有酒有肉。上一輩人大多都是這么過來的吧,勤懇勞作,換來收獲。
我也沒有真有錢,離財務自由還隔著一條波浪寬的大河。畢業那年,連買肉的錢都沒有,所以一年都沒有吃肉,副作用是從118的胖子變成了98的瘦子,減了千年的肥,就這么自然減下來了,到現在也沒再肥過,因為基本已經不吃肉了,習慣了。
所以,你看,我出國,真不是因為我有錢,我家里有錢。畢業后,我也沒再找家里拿過錢,實在是恥于當啃老族。事實上,不僅沒有問爸媽要過錢,還陸陸續續給了家里10多萬,蘋果6plus出來的時候給爸爸買了,這次7plus出來的時候給媽媽買了。
但是,并不是因為我有錢,才去做這些事的。是因為我想做這些事,我就一定會想辦法去做到。剛開始,基本只要一給錢出來,口袋里就所剩無幾。但也這么過來了,雖然有點難。
當時決定出國留學時,當然也必須考慮經濟上的因素,確實要比待在國內花得多,何況還有學費。不過,如果這件事情對自己重要,錢就是其次的,雖然要花去一些畢業幾年好不容易存的一點錢,在北上廣深大城市待過的人應該都知道不做月光族、存點錢還是不容易的。
所以,你看,我出國,確實不是因為我錢多,而是因為我們對待錢的態度不一樣。
3.
我覺得,畢業這7年,對于金錢,還是有點感觸的,雖然我不是談笑有幾億,往來都奧迪,甚至現在都是11路公交車,甚至這兩天想的都是明年回國一定要買個屬于自己的小電驢。
不過,我還是說一說吧,三人行必有我師,目前粉絲1000+,我可以組成的3人行組合至少有(1x1000x999)/2=499500種可能,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有499500次當老師的機會呢?哈哈噠。
第一點感觸:對于金錢,要有耐心。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要你有耐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并且這個好起來,最終會是指數式的增長。
第二點感觸:終身學習,帶來終身財富。
這是一定的。很顯然,李笑來老師是這句話的證明者。持續寫作十余年,寫出暢銷書,后來接觸學習比特幣,成為億萬富豪。
當然,我們也許這一輩子都不會有這個頭銜,但學習這件事,一定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有不少人覺得我文章寫得不錯,雖然我自己覺得煉字上還需下大功夫,不過受人認可確乎是一件高興之事。陸續收到了近2000元的打賞,其中有兩位讀者特別豪氣地打賞了200元,真的感謝厚愛。能得到這些認可,大約也是因為一直沒停止過讀書。
再如,其實30歲再出去留學,在國內,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不過就我自己而言,也還好,因為學習之心不死。前幾天晚上,一件讓我激動得忍不住大跳起來的事是:我拿到2000歐、也就是15000大洋的獎學金了。意大利語零基礎出去,100多號人,幾乎全部都是在國內學過意大利語的,我竟然能成為那五分之一。
這些,都是學習帶給我的,我也將繼續學習下去。因為終身學習,可以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物質財富,更是終身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