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停車場附近的“文苑”里,終于等到了青浦文友菜菜,于是,我們開始了“上海人游吳江”的第一站:蘆墟。
? ? ? 吳江所屬的古鎮(zhèn)里,蘆墟比較原生態(tài),特別是并入黎里后成為社區(qū),蘆墟更像被人遺忘的角落。其實,蘆墟有很多古宅、名剎,歷史上曾有“分湖八景”之說,可惜隨著歲月的侵蝕,大部分化為煙云,消失不在,剩下一些古建筑也是岌岌可危。
? ? ? 在一些有識之士的奔走努力下,近幾年的蘆墟也在小規(guī)模進行修繕。仔細觀察還是發(fā)現(xiàn)一些跡象,比如觀音橋重修了,“文苑”正在恢復原貌,老街的地面平整了,老街的入口處建了一座亭子……
? ? ? 站在一個普通游客的層面,一般來說,不大可能去尋找所謂的文化遺跡,看到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跨街樓,比如市河兩邊濃蔭蔽日的香樟樹??
? ? ? 跨街樓也叫騎樓,它是蘆墟的一個特色。跨街樓,顧名思義就是跨越街道的樓房。也就是說,樓下是街道,樓上是住宅。樓下人通過,曬不到陽光,淋不到雨,而樓上人照樣生活,視若平常。
? ? ? 蘆墟的跨街樓,現(xiàn)存最著名的有沈氏跨街樓、許氏跨街樓。樓下不僅是過道,還開了店面,買賣水產(chǎn)品,經(jīng)營小百貨,真是別有風情。
? ? ? 旅游,除了看美景,還得吃美食。蘆墟的糕點,最出名的要數(shù)“生祿齋”,據(jù)說它家做的月餅曾經(jīng)作為貢品給皇上享用。在蘆墟老街,我們看到了裝修一新的“生祿齋”,但是進去一看,與普通市民家里毫無兩樣。男主人說,這里曾經(jīng)是“生祿齋”的廠址,但是現(xiàn)在的“生祿齋”與他家無關,只是掛了一塊牌子而已。這讓我們大失所望。
? ? ? 一股甜香味悠悠飄來,誘人食欲。抬頭望去,是楊美英糕團店。楊美英夫妻倆都是北厙人,楊的老公是浮樓村人,與我公婆熟悉。我與他們夫妻倆聊起來,可以說上半天時間,但是任務在身,必須打住。
? ? ? 方糕、發(fā)糕,熱氣騰騰。七月半之前,汾湖人家都要過祀節(jié),供奉上祖的糕點特別好銷。天氣熱,海棠糕不做了,百果糕和粽子也不做了。當然,若有人訂貨,楊美英還是樂意做的。
? ? ? 蘆墟老街的餛飩店特別多,而且還離得很近,仿佛都擰著一股勁。姐妹、大塊頭、阿四,這樣土氣的稱呼居然就是店名。
? ? ? 姐妹餛飩店,吃過一次,印象最深刻。那是若干年前的重陽節(jié),我和妹妹、弟媳領爺爺奶奶逛蘆墟,午餐就是在“姐妹”吃的餛飩。清晰記得,老兩口坐在沿街的窗口,面對面,邊吃邊笑。特別是奶奶,一路上都是爺爺拉著她的手,小鳥依人般,坐在店堂里吃餛飩,完全沉浸在幸福中。
? ? ? 大塊頭餛飩,近幾年大出風頭。老板大塊頭一家也是北厙人,來蘆墟開店,漸漸出了名,加上鄭工、薔薇為他寫過文章,免費做了廣告,引來蘇州上海等媒體的關注,宣傳后,生意越來越好。
? ? ? 相比于大塊頭,阿四顯得低調多了。據(jù)說,蘆墟本地人大都選擇阿四餛飩,清靜,干凈,口感也不錯。
? ? ? 我很想去阿四店里吃餛飩,但是腳步不由自主地跨進了姐妹店。
? ? ? 來一碗干拌,來一碗落湯,比一比,哪個口味更好?干拌,硬香;落湯,鮮咂咂。它們各有各的特色,取舍完全決定于個人的愛好了。
? ? ? 世界很大,也很小。在蘆墟老街,先遇到正在埋頭修鞋的蔣金芳老師,又遇到了匆匆忙忙、正要去黎里的張社長,也巧遇了趕去西柵老屋過祀節(jié)的鄭工。
? ? ? 分別寒暄了幾句,老街兜一圈,就結束了蘆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