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相處的最好方式是,不需要言說的默契。

周末無意間聽到朋友說,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電視劇,往往講述的是一見鐘情的愛戀,可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很少出現(xiàn)。為什么會是這樣呢?可能畢竟電視媒介傳達的是一種人們的美好希冀,寄托的是一份美麗的憧憬,所以講述的都是唯美,純真的感情,那種可以猜到結局的故事,卻因為高顏值吸引眾多迷妹們的關注和追捧。

首先,想問此時的你一個問題:是相信“一見鐘情” 還是 “日久生情”?一面之緣就會喜歡上的往往是從外貌,言語和衣著來看,而長久的相處潛移默化的感情積累來自于內在的了解和磨合。有的人注重第一印象,而有的人注重心靈內在之美,因人而異,不可同日而語也。

北宋大文豪蘇軾曾經(jīng)寫下過“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千古絕句,表達對亡妻的深切思念,其實,新婚之初,蘇軾并不是太喜愛他的第一任妻子,并未出生于書香門第的小女子,論容貌,才華都太一般,可是,她善解人意,能在蘇軾寫作時提出獨到見解,看似平凡,卻暗藏智慧,難怪十年后能讓蘇軾深深思念并寫下這首江城子,故顏值并不是評價一個人的第一標準;風流才子柳永,曾寫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表達對紅顏知己的相思之苦,柳永一生,流連于燈花酒綠的紅粉佳人中,難道他對每位紅顏都是日久生情嗎,可能只是逢場作戲,也許只是憐惜那些淪落凡塵女子們的才華吧;王國維三境界中第一境界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形象的表達了深閨女子對于遠行意中人的離愁別恨,借凄涼的西風,凋謝的樹木委婉寄托那份思戀之情。詩詞表達往往比較含蓄內斂,不如白話文那般直白。

說了那么多,其實是想說兩個人相處的方式到底是什么呢?也許每個人都許下過一生一雙人的美好愿望,可是在如今物質泛濫的今天,結婚,離婚似乎已經(jīng)成為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戀愛,分手也成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所以快節(jié)奏文化的今天再來談那種父輩們的婚戀觀似乎是一種天方夜譚。

以前我也總在問,什么叫性格融洽,畢竟太多的分手都是以性格不合為原因。難道個性一致的人就可以很好的和諧相處了嗎?常言道,三觀相符,興趣相投,生活習性相同。總是以這樣或那樣的借口去解釋原因,歸根到底,就是一個詞,默契,通俗點就是說舒服。就像一雙不適合的鞋就算很喜歡,買下來受罪的也是自己的腳,兩個人相處,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盡管原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不一致,但只要有那份真心,能夠為對方許下“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諾言,就不會去在乎磨合的艱辛,不會去計較誰付出的是真心,誰付出的是假意。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王維將紅豆比作象征著美好愛情的相思豆,愿君多采擷,因為此物最相思。不管你是正享受愛情滋潤的有幸之人,亦或是經(jīng)歷分手磨難處于單身的貴族們,對于愛情的美好希冀還是要有的,正如詩經(jīng)中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你的真命之人正在前方等著你的到來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