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在籠子里放一根香蕉,然后放一個猴子進去。猴子進到籠子里,本能的去吃香蕉,這時,科學家卻用高壓水槍去噴那個猴子,不讓猴子吃到香蕉。重復試驗,直到猴子形成條件反射,自己在籠子里也不敢去吃香蕉。
如此循環,再依次把兩個猴子放到籠子里,依然用高壓水槍阻止他們夠香蕉,直到所有的猴子都不敢去吃香蕉。
再放進去第四只猴子。這只猴子本能的去吃香蕉時,沒被高壓水槍襲擊,卻讓被其他猴子一頓胖揍。很快第四只猴子也學會了不去搶奪香蕉。
如此把猴子依次替換掉,直到最開始被水槍噴的猴子都出了籠子,但籠子里的猴子們依然團結的阻止著后來的猴子吃香蕉。
這種情況很令人吃驚,因為其他的猴子根本不知道為什么要阻止其他猴子吃香蕉,卻依然不折不撓的執行著這個傳統,著實可笑。
02
不過,猴子畢竟不會像人那樣有效溝通,這種事情在人身上也會發生嗎?
答案是人并不比猴子高明到哪去。
講一個單位里的故事。
有一個領導,比較有能力,獨自進行業務開發。但是業務運行成熟后,他必須要把業務交給下屬完成了,轉而做更緊要的工作,為此設計了操作流程一、二、三、四。
時間一轉過了兩年,負責該業務的同事休假,臨時找人替代。碰巧替代者業務不熟悉,只能找老領導請教。替代者把具體情況說了一遍,并且明確說明流程卡在第二步無法進行了。
這位領導過來一看,鼻子都氣歪了,因為原本的第二和第三步,是因為曾經的系統不成熟而設計的補充步驟,現在系統已經成熟,可以直接操作第一第四步即可。另領導心疼的是系統已經優化完一年多了,原本的步驟依然被完美的執行著。
看看這里的員工,和上面的猴子有什么分別?
03
最近有一個朋友和我吐槽,說他們公司的銷售爛泥扶不上墻。這位朋友是做企業策劃和培訓的,負責幫助銷售人員分析市場、提高各方面能力等等。他直接負責于公司大領導,但是沒有對下面銷售的管轄權,所以他的話一般沒人聽。
因為現在市場特別景氣,所以各地銷售可以說是四處開花,形式好的不得了。但當我這個朋友提出讓銷售分析為什么業績好時,每個人都只能說出我是如何努力云云,對客戶,對市場沒有一點預期和把控。眼瞅著國家調控完畢,明年會進入瓶頸期,到時市場緊縮,卻沒有任何人提出建設性意見,我這個朋友急的不得了。
但是,銷售總監可看不到這些,沒有觸動他們個人利益,他們是不會改變的。如果我這個朋友在哪學來銷售技巧,實測有效,銷售總監們會很快上手。但是讓他們提出問題,著眼未來,卻沒人行動。他們說,有啥方法,你拿來給我用就好了。言外之意,就是不想去思考。不說身為總監,就應該以公司政策為基礎,提出可預期的市場規劃。但從他們不愿意思考這點,和上面的猴子也是一樣,最終傳下去的也只是那些技巧。至于為什么這么做,連總監都不知道,下層銷售更不知道了。
04
相信每一個當領導的,都不希望自己的下屬像那些猴子一樣,但是像猴子一樣思考的人卻大有人在。這個悖論,也造就了人很多,人才很少的反直覺現象。猴子思維的人,估計不久后都要被人工智能替代,而真正能有作為的,必將是不拘泥于經驗,勇于創新。
反省一下,你屬于哪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