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 邊義
大家晚上好,今晚講七絕和七律。
(06)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
前面說的都是五言詩,現在開始講七言詩,包括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簡稱七絕和七律。七言詩的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兩個字,這兩個字的平仄,要與該五言句子前兩個字的平仄相反。
以五言詩的基本平仄格式來講,變成七言詩就成了這樣: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也就是七言絕句的第一種格式。在實際運用上,七言詩的第一個字,平仄要求不嚴格,平仄兩可。
舉列: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飲湖上,初晴雨后》
【七絕】秋日邀友小酌
文/邊義(遼陽)
霜柑糖蟹新醅酒,翠綠黃瓜海帶絲。
今日邀卿同一醉,秋風秋雨莫相思。
七言絕句的第二種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格式首句入韻。
舉例: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 ? ——魯迅《悼楊銓》
【七絕】白沙灘
作者/邊義(遼陽)
心載星辰氣勢隆,山成堆雪浪迎空。閑來信步濤聲里,去暑今朝渤海東。
【七絕】中秋憶友
文/邊義(遼陽)
卿在他鄉我在家,夜涼獨飲一盅茶。清輝灑落人難聚,筆訴柔情淚做花。
七言絕句的第三種格式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舉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
——蘇軾《贈劉景文》
【七絕】無題
文/邊義(遼陽)
千華秀色春正好,新竹初生不染塵。
破土猶來思緒久,拈云袖雨弄詩人。
七言絕句的第四種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種格式首句入韻。
舉例: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李白《客中行》
【七絕】菜市人生
文/邊義(遼陽)
黃瓜白藕翠青蔥,菜市喧囂細雨中。討價分毫皆樂趣,人生得意水流東。
【七絕】夏夜
文/邊義(遼陽)
芙蓉粉靨又如何,自有蛙鳴巧做歌。消暑荷塘人愜意,搖頭自醉慢吟哦!
現在講講七言律詩
七言律詩也有四種格式,并且和五言律詩的四種格式是相對應的,只是每句詩的前面多了兩個字。
七言律詩的第一種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舉例: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將秉燭游。
風月萬家河兩岸,笙歌一曲郡西樓。
詩聽越客吟何苦,酒被吳娃勸不休。
從道人生都是夢,夢中歡笑亦勝愁。
? ——白居易《城上夜宴》
七言律詩的第二種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格式首句入韻。
舉例: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晏殊《寓意》
“達”字在詩韻中讀仄聲。關于韻的問題,后面還要專門講。
【七律】秋夜雜詠之五
文/邊義(遼陽)
誰把相思寫入箋,頻移帶眼慕從前。
吟來二八斷腸句,書得兩三銷骨篇。
月下傾杯人寂寞,案頭揮筆意纏綿。
關山路遠分離久,鴻雁傳情又一年。
七言律詩的第三種格式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舉例: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黃庭堅《清明》
【七律】竹林小詩奴
文/邊義(遼陽)
酷熱遼陽今始伏,熏風過戶喚吾蘇。
雞鳴破曉農家院,蟬噪枝頭玉鏡湖。
執教三更將入夢,推敲幾度卻知愚。匆匆起處飛車久,唯恐遲來薪水無。
【七律】竹林小詩奴
文/邊義(遼陽)
酷熱遼陽今始伏,熏風過戶喚吾蘇。
雞鳴破曉農家院,蟬噪枝頭玉鏡湖。
執教三更將入夢,推敲幾度卻知愚。
匆匆起處飛車久,唯恐遲來薪水無。
七言律詩的第四種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是首句入韻。
【七律】秋日雜詠之二文/邊義(遼陽)
無眠又是夜三更,罅隙秋蟲不住鳴。
筆下文章偷妙語,案頭書籍載吾名。
可憐佳麗春眸遠,轉瞬銀絲暗恨生。
濁酒微醺人欲醉,寒衾如鐵待天明。
(07)格式以外的規則
前面講過了五言詩(五絕、五律)和七言詩(七絕、七律)的全部十六種格式。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律詩,包括唐詩、宋詩以及后來的作品,很少有每個字都符合上面所講的平仄格式的,幾乎每首詩總有些字不符合。
這是因為,上面講的乃是標準化、理想化的格式。這些格式是非常重要的基礎,但除了格式之外,還有其他一些規則起作用。這些規則也都是歷史形成的、公認的。主要有四條。
第一、“一三五不論”
關于律詩的平仄格式,歷來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意思是講,七言詩每句的第一個字、第三個字、第五個字,平仄可以不論,用平聲字或仄聲字都可以,平仄兩可,可平可仄:第二個字、第四個字、第六個字的平仄,必須分明,必須按照平仄格式的規定選用平聲字或仄聲字。第七個字當然都必須分明,是不言而喻的,因為涉及韻腳。
如果就五言詩而論,那就是 “一三不論,二四分明”。第五個字當然也屬于不言而喻,是必須分明的。這個口訣,簡明易記,很有用處。但必須注意,它只是大概的說法,并不完全準確,掌握的時候,要加上一些修正才行。
拋開變格先不說,最重要的修正有兩點(以五言詩而論):
一是:“平平仄仄平”這一句式最須注意,其第一個字決不可不論。如果不論,誤用了仄聲字,使這一句變成了“仄平仄仄平”,那是大錯誤,詩論的術語叫做犯“孤平”(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下一個平聲字)。科舉考試時,犯了“孤平”,詩就不及格了。此是大忌。
二是:“仄仄仄平平”這一句,第三個字也應當論。
如果不論,最后三個字都變成了平聲,這一句就成了“仄仄平平平”,這叫“三平調”。“三平調”是古風的特色,對律詩來說,被認為是比較大的毛病,應當避免。
我們還是以五言詩的四句(種)基本格式來看,把可平可仄、可以不論的字加上括孤,即變成如下的樣子: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詩的基本平仄格式則變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七言詩的各種句子,第一個字的平仄一律可以不論;第二個字的平仄,一律必須分明。后面五個字的平仄要求,和五言詩相同。
時間關系,今晚的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陪伴。晚安!
2017-12-2? 舞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