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抬四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立周會走。從八個月到1歲,爬行、站立、走路將會是寶寶最讓媽媽高興的進步,已經在前段時間學會坐立的寶寶不安于現狀,內心渴望著像大人那樣學會跨出自己的一小步。這一時期如果父母能夠妥善引導,寶寶的學習過程將不會那么困難。
爬行
八個月左右,雖然寶寶手臂力量已經得到加強,但由于四肢協調力還不夠,因此常??梢钥吹綄殞氂檬直酆拖ドw撐著亂滾,或者往后倒退。經過一段時間練習,TA會發現只要用膝蓋點地往前蹬,就可以很快向前移動。
家長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玩具來誘導訓練寶寶爬行能力。例如,在距離寶寶有一小段距離的位置,拿著有聲音、色彩鮮艷的玩具或最喜歡的娃娃,并呼喚寶寶的名字,驅使他向前爬,等寶寶快抓到玩具或娃娃時,再拉遠誘導物的距離,增加其連續爬行的時間。
在寶寶爬行時要先排除所有具有危險性的事物,例如尖銳的桌角、易碎的花瓶、熱水壺、藥品、窗角或電線插座等。建議桌角可裝防護墊、電線插座加裝防護蓋、易碎及熱度過高的物品放置遠處等,事前措施做足,才能讓寶寶在安全的情況下爬行。
站立
爬行時,寶寶的手腳一前一后、重心位于四肢,而在站立行走時,寶寶的重心位于腰背肌群與下肢,剛開始不熟悉重心很容易撲通地摔倒,家長可以為寶寶做親身示范,在寶寶面前彎曲膝蓋、全身緩緩地落在地上。對于不喜歡站立的寶寶,家長可以把玩具放到椅子上,吸引TA自己扶著椅子站起來。當寶寶還不夠穩時,先用兩手扶著腋下,讓寶寶背部和臀部靠著墻壁,兩腳稍微分開,鼓勵其獨自站立。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要過早讓寶寶學會站立,這是由于小寶寶的腿部骨骼尚未發育成熟,包圍在骨骼外面的是一圈軟骨,相對富有彈性,寶寶站立不穩,用力不均,容易導致軟骨發育不平衡,時間一長,往往會出現常見的O型腿和X型腿。
走路
一般來說,大多數寶寶在1歲前后就正式邁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學步除了需要足夠的下肢力量,還需熟練掌握身體重心變換,因此此時家長可以利用寶寶喜歡的玩具訓練TA扶著東西不斷、站起,從而加強腿部肌肉。當寶寶因為喪失平衡不小心摔倒時,不要過于意外,給TA一個大大的擁抱,加油鼓勵TA繼續重來。
當寶寶學會走路后,需要一雙防滑底的鞋子,同時鞋子不要過大或者過小,過小不利于雙腳的舒展,過大亦容易足內翻。
TIPS 寶寶踮腳尖走路怎么辦?
有些寶寶在學步時期,會出現踮腳尖走路的行為,這其中又包含正常和異常情況,父母可通過觀察寶寶踮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F象。若寶寶有時用踮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又恢復正常狀態,或者“一走路就踮腳尖,但站立不動時就踩平,或者也可以蹲得很好”,那么這樣也無需擔憂。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四歲之后運動協調能力才發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穩都不用過度擔心。而病理性墊腳尖的寶寶不僅走路姿勢異常,同時如果用活動關節的方法檢測肌張力時,會發現如足背屈快角>8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