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課

最近,有朋友訴苦,孩子一吃飯就開始和大人戰斗。問我是怎么安排孩子每天的飲食。做為養了個吃貨我其實表示有點不能理解。我把我的一日飲食安排發給他們,都表示“臣妾做不到”。好吧,我來整理一下美食里的早教課給大家參考。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這個憨態可掬的熊貓大家還記得師傅是怎么教他功夫的么?1-2.5歲的孩子正是口唇敏感期,探索敏感期,同時也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所以通過食物來進行早教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 首先學習一下1-2.5歲的孩子可以掌握的能力。主要以認知、自理、語言幾個方面。認知和語言是這一階段很重要的一部分。

認知

名詞:孩子日常所見的各種事物名稱

動詞:孩子所能表現的動作的名稱。如:走,跳,撿,拍,搶等

空間認知:大小,多少,里外,上下,前后等

形狀認知:圓,方,三角

顏色認知:紅黃藍綠

數量認知:123……

感知類認知:分辨酸,甜,苦,辣,冷,熱,軟,硬

自理能力? 學一些簡單的生存本領

語言能力? ? 用簡單詞語表達需求

? 這個階段的認知都是無意識的認知,所以盡可能的按照事物本身的規律和標準去教孩子。比如數數,要說123而不要玩135,246這樣的游戲。比如逗孩子,說甜甜的糖是苦這樣就會讓孩子混亂。

? 這些常識和認知能力,也需要從簡單到復雜一點一點地教給孩子。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看似需要掌握的東西很多,一年半的時間分配到每一天里,大概就是一周或者一個月掌握一種能力就可以,更何況孩子一天天長大,自身積極的求知欲,探索欲也會讓孩子學東西越來越快。

? 了解了這些需要掌握的能力。再來了解一下,美食里蘊藏的知識。水果蔬菜的名字,顏色,軟硬,數量,味道,形狀……,這些在我們大人眼里是簡單的常識,在孩子眼里可都是新奇的知識。


該如何下手呢?

? 僅僅是水果和蔬菜的名字,就已經是不小的詞匯量了。從食物里,我們幾乎可以學到前面提到的所有能力。不過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據孩子的喜好,用不同的方法去學習。通過對食物的認知,孩子的胃口會非常地好,吃飯也會很開心。

? 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方法。

? 小米1歲以后,我最愛帶他去逛超市,一來超市物品琳瑯滿目,正好滿足日常采購。二來,超市算是一個實物認知繪本,可以多樣化教學。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大家看看圖,有什么認知繪本能和它比呢?這是水果區,可以認識水果的名字,可以認顏色,大小,聞氣味(草莓,橙子,香蕉有什么不同),摸摸感受榴蓮的粗糙和蘋果的光滑,搬一搬西瓜和梨子感受重和輕,當然有時候還可以品嘗,這是小米最喜歡的區域了。

? 一般情況下,我一天會買2種不一樣的水果,這個習慣從1歲一直持續到3歲。2種水果里有一種是吃過的,有一種是沒吃過的。這樣在保證每日維生素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就把常見的水果都認識完了,還進一步對其大小,顏色,口感,氣味等有了更深的認識。

題外話:大點的孩子還可以探討一下,水果的不同切面,水果的季節,水果的種子,水果樹的樣子,水果的生長季節,水果的寄生蟲…….。再大一點的孩子就還可以進一步學習一下,什么種子長出什么水果這樣的邏輯關系,水果深加工等等。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蔬菜區,也是一樣,本身每天就要買菜,正好學習。認識蔬菜首先從比較有特點蔬菜開始學習。比如:胡蘿卜,西紅柿,蘑菇……,這些蔬菜能很快地和其他蔬菜區分,比較簡單。如果一開始就教孩子學習區分油麥菜和青筍,土豆和紅薯,那就比較難了。

? 針對這些蔬菜,我們可以找到對應的童謠來一邊學蔬菜一邊念童謠。比如:胡蘿卜,大白菜,紅的紅來,白的白。西紅柿,紅又圓,水分多多,味酸甜,生吃熟吃樣樣好,營養豐富味道鮮。小傘一把把,長在大樹下,不能當傘用,做菜頂呱呱。再輔以蔬菜繪本,掛圖,故事,一邊吃飯一邊探討吃的是哪種蔬菜。沒有什么比吃飯更有意思的事情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從添加輔食開始到孩子把常見的食材都認識,基本上孩子就該1.6歲左右了。這時候可以買一些或者自制一些安全的小零食。比如:手指餅干,小饅頭,星星小泡芙,三角山楂片等,來教孩子學習精細動作。比如:拿、捏、撿、搶等等。也可以無(心)意(機)識地用猜猜猜的游戲教孩子數數,了解多少,比大小,比長短,認形狀等。還可以用孩子對零食的喜愛教孩子一些基本的表達。如:要,我要,我要吃,我要吃餅干,我要吃小饅頭。孩子的這些自我需求盡可能耐心地不斷重復教,耐心等待孩子說出來。

? 隨著長大,孩子認識和了解的東西越來越多,孩子的探索欲開始擴展到了廚房。這時候可以讓他參與食物加工時候的游戲里來。比如剝玉米時候讓他玩玉米,摘菜葉的時候讓他玩菜葉,做飯的時候讓他玩米,面條,面團等。需要注意的是防止孩子生吃一些蔬菜:四季豆,土豆等。整個過程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做飯的過程中可以念一些童謠讓他更有參與感。比如:炒菜炒菜切切切,123切切切,456切切切。包餃子包餃子捏捏捏,123捏捏捏,456捏捏捏。這個過程中可以教孩子分辨軟硬,大小,1個(顆),很多,顏色(黃色的玉米,綠色的菜葉,紅色的西紅柿……),也可以給孩子感受一下咸味(嘗點鹽),酸味(蘸點醋),辣味(來一塊小米辣)(小辣椒,火氣大,弟弟咬一口,張開嘴巴呀呀呀)。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不知道大家有沒發現,同樣的知識點,是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方法在不斷地重復呢。這其實就是學習語言的要點:高頻次接觸,用不同手段進行重復。

? 對食物的認知,能讓孩子形成對食物的最初記憶,認知過程帶來的美好感受,也會讓孩子吃飯更省心,身體也會長得很好,為他的人生打下很好的基礎。同時這個過程,也很好地完成了這個階段對世界的基礎學習和探索,這些方法也會融匯貫通到其他知識的學習里。

? 如果下回你們再來問我,為什么孩子不好好吃飯,我會告訴你,那不是孩子的問題。


公眾號:米媽媽

關注寶寶養育,早教,繪本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