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羅老師每周會就某個粘膜疾病提問,作為作業,雖然是給小琴出的,但這不失為對我也是個好方法來持續學習。
上周作業: 皰疹型復發性阿弗他潰瘍與急性皰疹性齦口炎如何鑒別?
1.好發年齡:成人VS嬰幼兒。
2.發作情況:反復發作,全身反應較輕VS急性發作,全身反應較重。
3.病損特點: 1)散在,滿天星分布,無發皰期 VS 成簇小水泡,破潰后融合成片 2)限于非角化粘膜VS遍及各處粘膜 3)無皮膚損害VS有
最重要的鑒別點有兩個:一是滿天星和融合成片的區別,另一個是損害部位是否限于非角化粘膜的區別。
羅老師強調光看書是不夠的,因為書上都是說的全面但不分重點,而臨床上的癥狀各異,平時要多加思考,找到關鍵點。
下周作業:天皰瘡的檢查與診斷?
今日有看的病例還有OSF,剛剛看書,對于診斷有些疑問。羅老師診斷為輕型OSF。患者男,22歲,主訴:雙側頰部,上顎及唇內側自覺有顆粒物半年余。無疼痛,無吞咽困難。有嚼檳榔史。
頰部粘膜表面稍紅,觸之平滑柔軟,鄂部粘膜稍發白,可見鄂部小腺體,舌頭柔軟,動度正常,開口度正常。
羅老師向病人解釋那些小突起是正常結構,只是因為平日嚼檳榔,導致粘膜變薄,感覺比較明顯,處理是禁嚼檳榔,禁吸煙。平日注意口腔衛生。
我一開始的感覺是病人比較敏感,其實粘膜并無明顯異常。羅老師根據嚼檳榔史及顎粘膜發白做出此診斷。
而書上描述,一般有嚼檳榔史,盡量癥狀為口腔粘膜燒灼樣痛,進食辛辣刺激食物尤甚,可伴隨粘膜水皰,潰瘍,味覺減退,口干,唇舌麻木等自覺癥狀,嚴重時出現張口受限,吞咽困難,舌運動障礙。
癥狀還非常不明顯呀。羅老師果然有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