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家的牛
研究能力為什么對你很重要?
一、研究和學習的區別?
學習是為了一個高度,而研究是為了一個廣度。學習就像登山,研究是探險,這個“險”對你來說就是新的事物。
研究能力是一種主動的探究能力,它有以下兩層意思
1.在學習的時候為了學得更好而主動進入的對你自身來講創造性的探究
2.研究不是單純地吸收信息
研究和學習的根本區別在于,學習最核心的部分是重復練習,而研究不是練習,更沒有重復,只有不斷地獲得新東西。
二、為什么要訓練你的研究能力?
1、學習能力只能讓你在專業上,追平大部分人,而研究能力能讓你拔尖。
2、換工作、換環境、在快速變化的新世界,新機會面前,研究能力能讓你做出短平快的決策,在各種挑戰面前表現的從容不迫。
如何提升研究能力呢?
一、研究必備的3種意識
1、作品意識:研究精神的起點
研究是為了更好,你對自己有這個要求,也就有了作品意識了。研究的第一步不是明確研究目標,而是建立研究驅動。研究的驅動指的就是研究的主動性,它稱為作品意識。
對于作品意識,有的人可能把作品兩個字想得太大了。作品不一定是一座宏偉的建筑,它有可能是一座宏偉建筑當中的一個門把手的握持感。門把手的材質形狀和樣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作品不一定宏偉的,它也可能關注的細節。
激發你對研究事物的作品意識,這里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在你平常做事的時候給自己一句暗示,告訴自己“我要從事這件事了”,不是做這件事,而是從事。僅憑這樣一個詞的變化,你的儀式感和作品意識就會被喚起。
2、目標意識:防止研究過程跑偏
一個人在研究的過程中,方向很可能會跑偏,所以在研究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目標意識。
有些人在寫論文的時候,剛寫幾行字喝了兩口茶,結果就突然打開維基百科認真地去查看茶葉的起源,分類和制作工藝,看了兩個多小時。這是很多人在做研究的時候比較常見的分心狀態,你的注意力被拐跑了。
你寫的論文不是茶的起源,分類和制作工藝,你跑去查這些資料,這叫嚴重跑題,是你研究的目標意識出現了問題。
怎么保持目標意識?同樣給你一個有效的建議。你在研究過程當中要時刻盯住自己初始的研究目標,并時刻問自己,我正在做的事情會不會影響研究的主線。
用一種上帝的視角來俯瞰整個事情的全貌,你才能守住目標不跑偏。
3、局外意識:研究者一定是局外人
人們往往很容易在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里面過度沉溺。「后面內容會有所體現」
作品意識能激發研究的主動性,目標意識能防止你在研究的過程中跑偏,局外意識能讓你用旁觀者的視角在研究中保持客觀。
二、搜索資料—研究的開始
好的搜索能力要能夠同時把握兩點——一個是足量,一個是節制。
關于足量:怎么做到資料搜集的足量呢?兩個標準。 第一看你的主動性,第二 看資料的寬泛性。 主動性能讓你達到足量,而寬泛性能讓你評判足量要足到什么程度。
關于節制:要做到節制,就要用我們前面講過的目標意識和局外意識了,你要注意了,這個節制分為三種情況:
1、避免過度沉溺于文本
你本來在研究西方藝術,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里面講了一大段小提琴演奏藝術,結果你被吸引了,竟去買了一把小提琴回來練。
弗洛伊德在書本《達芬奇的童年回憶》里寫到,達芬奇為了把大自然描摹的更加準確,也為了同樣的理論去指點其它人,他悉心地研究光線、顏色、陰影、透視的特性和規律……當然這是沒有問題的。可是之后呢?
本來是為了繪畫的需要,達芬奇有去探索動物、植物和人體的比例。最后他甚至跑去研究人體的內部結構和生命功能,這一切在執行上可以說是完成跑偏了。
明確研究的足量與節制這種平衡。
2、對人的研究要去粉絲化
要做到節制的第二點,主要是在對人進行研究的時候,一定要去粉絲行為。在搜索資料的時候要多視角,求客觀。
你要研究某個人,你去把他所有的書看完,所有的課程全部聽完,這是不夠的。你必須要跳出來,去看看別人眼中的他是怎么樣的?積極的,負面的,你都去關注,360度全方位了解清楚。
保證客觀,多方視角。
3、“無情”是做研究的高貴品質
關于節制,第三個建議的你要無情,情緒化是做研究的天敵。在研究藝術的時候,情緒化尤其容易發生。
你可能會說那些藝術家都 很情緒化,我們如果不去感受他們的情緒怎么叫對他們做研究呢?表演家在臺上都是激情四射揮灑自如的,看他們的表演,自己的情緒也 會被感染呢。
是的,他們感染了你,但他們是用一腔熱情感染了你嗎? 你要研究他們靠什么感染了你,就要跳出情緒化。
第三、處理資料:運用批判性思維
搜集完足夠的資料以后,對這些資料處理的關鍵是兩條, 做對比,抓本質,以及做類比找規律。摸清一樣事物的規律之后,你還能用這種規律去研究別的相關事物會事半功倍。
1、通過對比,探究事物的本質
2、通過類比,找到相似事物的規律
3、借用規律研究相似事物
同樣再給你一個建議,你先不要研究別的,先去研究你接下來要買的一樣東西,無論是什么,希望你不只做到貨比三家,你要爭取做到貨比三十家,同時能夠明確哪個是最好的,哪個又是最適合你自己的。
這二者可能是不同的結果,在這樣的實踐后,你對研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第四,寫作—將研究成果化
把你的研究通過寫作,讓思想產品化。
如果你的研究是更專業的學術型研究,那么一篇出色的 學術論文的寫作需要具備哪些要點。
學術論文的寫作要點有 Validity、Reliability、Continuity 和 Universality。這四個詞的意思是講學術論文的正確性、可靠性、可持續性和普適性。
怎么才算一篇合格的,把研究結論成果化的文章?要具備以下三個基本的特征。
1、好文章要有系統性
2、好文章要有足夠的文本支撐
3、好文章要有嚴密的邏輯論證
很多前沿的論文、文章、書籍,都算是研究成果化和體系化的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