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晚刷到那個“要么二胎要么離婚”的熱搜,夫妻兩短短7頁的聊天記錄簡直快把我氣炸。
公公婆婆催著小兩口趕緊生二胎,而且要生個男孩,女方不同意,夫妻兩為此發生激烈爭執。
女方說,女兒都6歲了。公公婆婆確只讓自己叫叔叔阿姨,不能喊爸媽。
渣男卻說:“不就是一個稱呼嗎……我們家你又不是不知道,是思想封建了點,但是也沒有壞心?!?/i>
典型的媽寶男思維。開口閉口就是體諒父母,父母做的即便錯了也未可厚非,白白讓妻子受了諸多委屈??墒侨诵氖侨忾L的,委屈多了會疼、會失望的。
女方覺得女兒長到6歲,爺爺奶奶不管不問,爸爸工作日很忙都在加班,周末補覺,基本都是自己在操心操勞。再多生一個,自己壓根沒有精力來帶。
男人又說:“你不就是想自己輕松點嗎?!?/p>
一句話就撇清了自己的責任,把所有撫養孩子、照顧家庭的義務全拋給了老婆。甩手掌柜當得是相當順手。
女方很無奈,“生男生女哪是我能控制的!再生個女孩怎么辦?難道要打掉?”
男方為了讓女方同意生二胎,說“到時候再說唄……走一步算一步。”
我簡直對這個男人是失望透頂,恨不得能立馬打得他滿地找牙。在我看來,這樣的男人不配做父親,也不配當人老公。生二胎這么大的事情既然要走一步看一步。懷了孩子又打掉,既傷了孩子性命,也傷了愛人身體。
我不知道這個男人實際年齡多大,但他應該也不小了,起碼要快30了。本應成家立業的年齡里,他卻躲在父母的羽翼里不肯長大,不肯獨當一面。他不肯去面對自己責任,不愿意以一家之主的姿態去保護老婆照顧孩子,只一味聽取父母的想法和意見。未婚先孕,父母不準辦婚禮就沒辦,即便妻子一直對此耿耿于懷,他也未采取任何補救措施。妻子一說到實際性問題,他就顧左右而言他,回避矛盾。
夫妻兩一起生活至少6年,這個男人從未把老婆當成是自己家里人,他的歸屬感從未走出那個父母養他的院子。從他的聊天內容可以看出,他一直強調“我們家”,“我們家有我們家的選擇”,指的是他父母和他是一家。在他心里,老婆跟他壓根不是一家人,所以他才會在聚餐的晚上,當著著父母的面,逼問老婆二胎的事情。
都說聰明的男人會一碗水端平,是婆媳關系的潤滑劑,能讓父母和愛人都和平共處。而這個男人卻一直跟他父母統一戰線,硬生生把一個試圖跟他商量對策的妻子逼到了對立面。
說到底,這其實是個社會問題。中國傳統的養兒防老的觀念加上現在的高房價,高消費,促使很多家庭都是雙職工家庭,爺爺奶奶也會自愿幫忙照顧孫子孫女。所以聊天記錄里,女方覺得公公婆婆有照顧小孩的義務。而未斷奶的男方,從未真正承擔起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責任,卻還處處受原生家庭老一輩的封閉思想的影響,想生個男孩希冀以后能替家里減輕負擔。
這樣的男人,不分還要留著過年嗎?
與其委曲求全地生下孩子,延續著茍延殘喘的婚姻,過著一眼見底的艱辛主婦生活,不如快刀斬亂麻,以免自己淪為生孩子的工具。
長痛不如短痛。
(二)
朋友小玉在一次飯后講起她家的故事。
小玉媽年紀很輕就嫁給了小玉爸,20歲生了小玉,小玉是他們的第一個小孩。
那會正好趕上計劃生育。小玉家里又都重男輕女,希望能再生個男孩。于是之后的每一年小玉媽都會懷上一胎,月份大了便被帶過去做檢查,發現是女孩就墮掉。
這種經歷,一只維持了好些年,直到小玉媽自己意識覺醒,不想再做生孩子的工具,死活不肯答應再生,于是才有了跟小玉相差7歲的妹妹。
因為生了兩個女孩的緣故,小玉媽和兩個女兒一直不受爺爺奶奶待見,也因此小玉媽和婆婆交惡多年。
小玉覺得,父親這些年來從未意識到自己身為父親的責任。除了學習,他基本從不過問女兒們的生活起居。常常因為打牌而整夜不回家。父親覺得只要管好了學習,孩子其他的方面都是女人的事情。
他不是好父親,更不是個好丈夫。母親年輕時做完墮胎手術,沒來得及好好休息,就得下地干活,所以現在她總是不時鬧出些身體上的毛病,被病痛折磨得厲害,父親也未曾表達過多少體諒。對于奶奶的刁難和有失偏頗,父親總是視而不見。而未能有個兒子防老,一直是他的心結。
2008年,汶川地震爆發后,小玉父親琢磨著能不能領養一個失怙的男嬰孩,后來因為嫌手續復雜而未能成行。到了后來小玉成了家,他又問小玉能不能生個孩子,跟他姓,給他養,被小玉拒絕了。
小玉怒吼道,孩子要過去了誰幫你養?還不是我媽養。你要個孩子過去有什么用?你能給他提供什么?你又打牌又抽煙又喝酒,孩子跟著你能學什么好。他長大了,還不是一樣要在底層苦苦掙扎。
小玉的父親啞口無言。
(三)
很多老一輩的人因為封建思想,重男輕女,還稍微可以理解?,F代這個巾幗不讓須眉,女兒就業率高達70%以上的社會,還有人執著于一定要生男孩,真的是不能理解了。
就像網友們說的,“你家莫非有皇位要繼承?”
就算真有皇位,你看人家英國女王已經在位65年了。
我的朋友小玉,因為缺乏跟父親感情的羈絆,對父親總是不太熱絡。她時常提醒自己,絕不能讓自己陷入跟母親類似的困境。
她一臉嚴肅,義憤填膺地闡述她的觀點:“我不重男輕女,我也不準我的另一半重男輕女。如果我的另一半和他的家人因為我生的是女兒,而心生嫌棄,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離婚,帶著孩子離開這封建的家庭?!?br>
“所以我盡量讓自己保持經濟獨立的生活狀態,即便有一天,困境如泰山壓頂,希望卑微的我也能舉起雙手獨立支撐?!?/p>
看著這個女孩堅強、獨立、甚至有點決絕的面孔,我覺得很心疼。
誰不希望能得到家人不失偏頗的愛。誰不希望自己的成長能有父母的陪伴。
與其糾結生男生女,不如花心思多實現自身的價值。孩子不是你的附屬物,老婆更不是你生孩子的工具,她們是你的家人,他們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力。
如果連這點對人起碼的尊重和男女平等的認知都沒有,我覺得還找什么老婆呀,回去找頭豬拱了,想生幾只生幾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