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炸裂
不知你是否是這樣,平時有大把時間讀書的時候不想讀書,等到忙起來的時候,空余時間分明很少,卻想給讀書擠出個時間。等忙完閑下來了,又發現怎么就沒動力看書了呢?就這么循環往復,最終也沒下定決心看完那本《百年孤獨》。
我給自己總結了三點原因:
讀書是偽興趣;
自己被優秀情節捆綁,并且還有表演情節,演出一個好學上進的角色;
最主要的是沒有正確的讀書觀。讀過的書,看過的公眾號,追過的劇,怎么就記不起來呢?讀書寫作究竟是個什么玩意?
這里總結和菜頭在《世界讀書日私人分享》里的話來回答:
好書什么時候讀都行,沒必要趕時髦;
書讀不進去可能是時間地點不對;
讀不懂的感覺積壓到一定程度,就能直接享受閱讀快樂;
柏拉圖的書至今沒碰是因為懶;
好書要隔段時間重溫,才知道自己的進步,保持謙卑;
騙來偷來的書最好讀;
讀書容易傲慢,那不是智力的標記而是讀淤了;
大部分書籍是商品(作者向你販賣的觀點沒必要接受)寫書讀書沒那么了不起;
功利性的讀書,挺好;
讀書認識到,世界也有無力感;
反對電子閱讀器的人是因為書柜可以彰顯身份,所以他們惱怒;
流行書和劇也要抽空看,增加與別人的共同話題;
劇本改成的小說不看,編劇和作家有壁壘;
推薦書籍要謹慎,免得雙方受傷害;
“讀書了不起”是學校、傳媒宣傳的,他們都是讀書人,你懂的;
讀書的真正目的是打發時間;
不喜歡的書所得比喜歡的書多,不能慣自己;
讀書≠領悟,讀過≠記住;
讀書沒問題,只喜歡讀書則是大問題;
無論讀書還是寫書,要對得起死去的森林,“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霧滿攔江今天的《高考是扇門,全憑腳打人——從此面對人生無限可能》,說小學的教育是看死記硬背能力;初中的教育是看體系化學習能力;大學的教育是開放式學習的能力;再高階的教育是具有使命思維,具使命感的人,膽大,心細,意志果決。
還給出讀書四步走:古為洋為,洋為今用,玩理為文用,玩文為理用。
具體步驟就是讀背古書,然后放到外文書里檢驗道理;再讀古希臘典籍,放到現實中比劃比劃;用復變函數往人生道理上靠靠;最后在上面的努力下,洞穿文理。
孔子有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對于這個“習”,我查了下,兩個解釋:百度知道上解釋“演練、試驗、實踐”等含義。李零《喪家狗》中解釋"時習”,‘學者以時誦習之’(《集解》引王肅),即按時復習。這里取復習的意思。我傾向前者,后者的解釋太像小學老師的那套。
不管哪種,孔子都給我們示范了學習的正確姿勢。回到開頭我自己總結的三個讀書讀不進的點,我犯了把讀書當靈丹妙藥的錯,指望它能解百毒;還中了“不優秀不能活”的圈套,給自己太大的心理壓力。和菜頭更正了我讀書觀,老霧更新了我的教育觀,孔子示范了正確的讀書姿勢。 那么,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