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今天看了馬朝陽寫的文章《恩公洪岐》 我想到了我曾經寫過的這篇《專員送我們趕火車》 小文章。
2018年12月4日? ?
? ? ? ? ? ? ? ? 專員送我們趕火車
? ? ? ? 記得是1986年的時候,我在河北電臺記者站的辦公室住單身,河北日報記者站的李日山也在辦公室住單身。那時候還沒有人民路,地委、行署機關向東邊的光明大街開門,地委在西樓辦公,行署在東樓辦公。家不在邯鄲的地委、行署領導也在辦公室住單身。
? 一天,我和李日山一塊兒去石家莊開會。當我倆從西樓走到東樓口的時候,正碰上行署專員郭洪岐要乘車出門。郭專員看我倆背著包匆匆趕路,就說:“你倆到哪兒去呀?”我們說:“去石家莊開會,趕早晨的火車”。郭專員說:“那好,坐我車,送你倆去車站”。我們說:“不用了,有時間,坐公交來得及。杜國堂在后邊家屬院住,還得叫上他,別耽誤你時間”。郭專員說:“我今天就是去縣里看看,沒有會議,不趕點兒,誤不了事,上車吧”。
? 我們記者站駐在地方, 地方領導們常說,你們是客人,我們的工作需要你們宣傳,需要你們配合。郭洪岐長期在省政府工作,工作思路清晰,創新意識強,喜歡和記者交流。一次,在機關食堂吃晚飯時他看到了我,說地區化肥廠一個26歲的年輕大學生要承包廠子,明天和行署簽訂承包合同,你叫上老宋(老宋,是宋海林,省電視臺駐邯鄲記者),明天早晨5點去化肥廠(地區化肥廠在涉縣)。郭洪岐開會一般不用講稿,就在筆記本上列個提綱,第二天一早, 他帶上我和老宋,一車單行,早早來到了地區化肥廠。《邯鄲地區化肥廠實行競爭承包? 26歲大學生當廠長》,是河北電臺、河北電視臺對邯鄲地區企業改革的第一篇報道。此后,邯鄲地區的企業改革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在全國產生巨大影響。
? 在去車站的路上,郭專員說:“咱們邯鄲搞的這個改革是個新事物,沒先例、沒經驗,難免出一些差錯,你們當記者的在下邊跑得多,接觸基層多,聽到、或看到改革中有什么問題,有什么不同意見,告訴我,有錯咱們就改”。就這樣,專員和我們邊走邊聊,把我們送到了車站。
? (后記:邯鄲地區化肥廠承包的26歲廠長叫王俊義,涉縣更樂人,河北化工學院畢業,是邯鄲地區第一個承包廠長。人長得帥氣,技術很好,管理有辦法,當年名氣很大,我多次采訪他,交往很好??上?,他30多歲出車禍去世了)
2017年2月19日